(导语:当传统工艺遇见现代设计,当非遗文化邂逅青春力量,汕尾可塘镇的乡村振兴之路正焕发全新活力。广东财经大学学子用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为这个小镇带来别样的生机。)
(通讯员 张奕可)2025年暑期,广东财经大学"珠履星河"实践团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行动号召,奔赴汕尾市海丰县可塘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队员们深入基层一线,聚焦珠宝产业升级、非遗文化传承和特色美食发展三大领域,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和亲身体验,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智慧,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彩宝交易市场负责人员合照。通讯员 陈佳馨 摄)
深入产业一线,探访“中国彩宝之都”的发展新路
实践团首站走进可塘镇彩宝交易市场。镇团委专职副书记陈佳铭向队员们介绍:"可塘珠宝产业正从传统加工向品牌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在他的带领下,实践团走访多家商户,并展开了深入交流。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刘总。通讯员 邝子维 摄)
来自河南、已入驻市场半年的新商户林总坦言:“可塘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含量定价'的市场规则,让我们这些外来商户能够快速立足发展。”电商带头人刘锦超则分享他直播带货拓宽销的创业经验,还表示未来将引入AI技术,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队员们认真记录,感慨于创新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就产品溯源、品牌建设等专业问题与商户们展开讨论,提出以文创设计与视频宣传赋能传统珠宝产业,推动其向“文化智造”转型。
传承非遗文化,感受罗山拳的武术魅力
在罗山拳武术馆,罗山拳非遗传承人郭炯雄馆长向团队成员阐述武学背后的文化根脉:“罗山拳不仅是一门武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蕴含着忠勇仁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10后小助教庄同学现场演示拳法,一招一式虎虎生风,坦言“练拳不仅强身,更锻炼胆识”。在馆长的指导下,队员们认真学习基本招式,虽然动作略显生疏,但每个人都全神贯注,用心体会传统武术的魅力,还专门录制了宣传影像,希望让传统武学走入更多年轻人的视野。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馆长学习基本招式。 通讯员 邝子维 摄)
体验民俗技艺,探寻传统美食的文化内涵
穿梭于市井巷陌,实践团在升腾的蒸汽中探寻粿品技艺。店主周老板正制作白食粿皮:机器搅拌好的稠密米浆团,经他有力而均匀的手工擀压成厚薄匀称的大面片,复经压面机轧擀后,以圆形模具利落裁切,刀起刀落间,片片圆润粿皮整齐码放。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与豆包粿制作。通讯员 陈佳馨 摄)
店里阿姨手把手指导成员包制白豆包"馅料要适量,拇指轻推,食指收口,这样才能包出美观又不破皮的粿品。"队员们认真学习,很快掌握了基本技巧。阿姨欣慰地表示:"'百千万工程'让老手艺被看见,你们亲手来学,我特别高兴!"笑颜映照着传承希望。队员们从中深度品味饮食文化感悟物产智慧,探索“非遗+文旅”新模式,助力地方美食白食粿、豆包粿走出汕尾,走向更广舞台。
创新文化传播,设计文创IP助力乡村振兴
基于深入调研,实践团发挥专业特长,创作出文创IP形象"晶晶"。该设计以当地特色海蓝宝为灵感,蓝、白、黄三色取自海蓝宝天然色泽,魔法斗篷上镶嵌可替换宝石组件,象征珠宝产业的多样性和发展潜力。
陈书记看到设计认可道:“‘晶晶’不仅让海蓝宝有了生命,还完美融合了可塘的产业特色和文化底蕴。”在镇政府支持下,团队进一步开发了系列表情包和文创产品,包括亚克力冰箱贴、明信片、卡套等,为当地文化传播和旅游推广提供新载体。
(图为文创IP“晶晶”原创设计稿)
践行青春使命,书写乡村振兴的青春篇章
从珠宝市场的产业洞察,到武术馆的拳风飒沓,再到粿品蒸笼的烟火温情,实践团以多元视角编织可塘振兴图景。实践团指导老师表示:“这次实践不仅让同学们收获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图为可塘镇航拍图 通讯员 黄啟源 摄)
此次“珠履星河”之旅,实践团不仅为可塘留下文创方案、传播素材与产业建言,更彰显了青春创新与乡土坚守碰撞出的无限可能。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与可塘合作,推动文创落地、非遗传承与产业升级,以青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创新实践书写振兴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庄权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