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木涅槃刀笔生:探访会同根雕技艺

发布时间:2025-08-27 00:4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兴宸   阅读 814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无根不成艺,无雕不为奇"。在湘西南的苍翠群山中,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正悄然绽放。会同根雕,这门传承了数百年的手工技艺,不仅记录着树木的生命轨迹,更镌刻着侗族苗族人民的智慧与审美。为探寻根雕艺术的发展历程,感受匠人如何赋予枯木第二次生命,7月16号,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楚韵·启为创新"团队抵达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拜访了根雕非遗传承人向宏谱先生。

向宏谱老师自幼生长在林木葱郁的会同山区,二十岁时拜师会同根雕第五代传承人向昌平,潜心学习传统根雕技艺至今已十余载。他所在的"湖南守艺手艺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已成为会同根雕的重要传承基地。

团队刚踏入根雕工作室,便被满室的木香和形态各异的根雕作品所震撼。向宏谱老师指着一件形似雄鹰的根雕介绍道:"根雕艺术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我们不是创造者,而是发现者。"在他的讲解下,团队了解到会同根雕以自然为美,以形意为魂,以巧思为韵。每一件作品都源于对树根自然形态的尊重与理解。

讲解结束后,在创作台前,根雕师傅演示了根雕制作的全过程。团队了解到,一件根雕作品的制作分为选材、清洗、构思、雕琢、打磨、上漆六个阶段,包含去皮、防腐、整形、精雕、细磨、抛光等二十多道工序。"每一个树根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向老师抚摸着一段刚清理好的树根说,"我们的任务不是强加意志,而是倾听它的故事,帮它完成从朽木到艺术品的蜕变。"

说话间,向老师手中的刻刀在树根上轻盈游走。原本看似杂乱的根须逐渐显露出飞鸟的形态:一处突起的根瘤化作鸟首,几支分叉的细根成为尾羽,天然的木质纹理恰似羽毛的质感,本是累赘的根瘤诞生了几分灵巧,在向老师的巧手下,一段枯木正在完成生命的涅槃。

向宏谱老师指出,根雕艺术的核心不在于工具的锋利,而在于眼光的独到。"每个树根都隐藏着一个灵魂,我们要做的不是创造,而是发现和释放。这种艺术不仅考验手艺,更考验心性与悟性。你需要与材料对话,理解它的过去,才能赋予它新的生命。"这一过程让团队成员深切体会到根雕艺术"顺天应物"的哲学智慧,也深化了团队对传统工艺的认识。

这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了解到侗族人民"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也体会到匠人"以刀为笔,以木为纸"的创作坚守。根雕不仅是侗家人对自然资源的珍惜与尊重,更是民族审美与文化记忆的传承。成员们意识到,守护这份"自然的馈赠",远非仅靠博物馆收藏或非遗认证所能达成。它需要如向宏谱老师般耐得住寂寞的坚守,需要年轻一代的理解与创新。自然的史诗,不该沉寂山林,而应走出作坊,与时代共同呼吸。

枯木逢春犹再发,刀笔生花续传奇。在这间弥漫着木香的工作室里,一段段枯木正在匠人手中获得重生,讲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故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兴宸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