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7日讯 国家 “十四五” 规划大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泰山石敢当是中国民间极具影响力的民俗文化符号,承载着千年的信仰与精神内涵,其文化脉络可追溯至古代的灵石崇拜与泰山信仰,如今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守护”与“担当”精神的象征。本次调研,团队聚焦泰山石敢当文化意义,前往泰山金石博物馆与石敢当小镇,探索文旅融视域下石敢当的历史溯源与文化内涵。
一、调研地简介
1.泰山金石博物馆:山东泰山石敢当金石文化博物馆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天烛峰路,博物馆藏有数量丰富、形态多样的石碑和拓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泰山文化的研究和艺术品收藏、挖掘那些即将被遗忘的故事和传统,目前各类文化藏品近3万余件,共分7大系列。
2.石敢当小镇:坐落于泰安市沙岭村的石敢当小镇以较大规模的石敢当碑林和系统展示石敢当文化的特色民俗博物馆为核心。集中展现中国“平安守护”信仰源流的特色文化,该小镇依托泰山北麓自然资源,打造兼具非遗文化体验、科普教育及避暑休闲功能,是兼具文化传承与文旅体验的特色小镇。
二、调研过程
调研前期
在调研前期,团队就调研相关事宜从资料、实地、人员协作三方面做好准备。
资料准备方面,熟悉了解调研地历史、调研对象发展过程。了解受访者基本情况,针对不同对象准备访谈提纲。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如古籍、地方志、学术论文等,为调研奠定理论基础。
实地准备方面,确定调研区域。寻找调研区域内恰当的调研地,联系当地相关机构以及博物馆获取支持,与调研地沟通确定合适调研时间,设计好当日调研路线与日程。
团队协作方面,明确成员分工。依据专业和能力分配任务,各司其职,保证调研有序进行。此外,准备拍摄设备,购买保险,确保调研顺利安全进行。
实地调研
第一站:泰山金石博物馆
7月12日上午,团队赴泰山金石博物馆开展实地调研,通过探访馆藏石敢当文物、访谈馆长、体验拓片技艺等方式,深入挖掘泰山石敢当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
据了解,泰山金石博物馆藏有历代泰山石敢当石刻实物及拓片百余件,时间跨度从唐代至近现代,涵盖不同地域、不同形制的文化遗存,为研究石敢当信仰的演变提供了珍贵实物佐证。馆长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每一件藏品背后的历史故事与起源,这些故事为团队研究提供了重要一手资料,后续将结合实物细节与口述历史,深化对泰山石敢当文化内涵的解读。
馆长介绍收藏数件藏品
调研中,团队成员与馆长进行深度访谈。博物馆馆长详细介绍了泰山石敢当的历史溯源,结合实物,解析其从原始灵石崇拜到民俗文化传承的身份演变,以及与泰山文化、齐鲁民俗的深层关联。针对团队关注的“石敢当形象地域差异”问题,馆长对比展示了山东本地与江浙、闽南地区的拓片样本。
团队成员对金石博物馆馆长进行采访
馆长还演示了传统拓片制作工艺:从宣纸浸润、铺展贴合,到鬃刷捶打、墨锭轻拓,一套工序行云流水,原本沉寂的石刻纹样在宣纸上逐渐清晰。团队成员分组体验了拓片制作,在亲手操作中感受传统技艺与文化传承的温度,所拓样本将作为后续图像分析的基础资料。 此次博物馆调研为团队提供了第一手实物资料与学术指导,下一步将结合馆藏文物信息,深化文献考据与田野调查,持续探索泰山石敢当的文化符号价值。
团队成员分组制作石敢当拓片
第二站:石敢当小镇
7月12日下午,团队来到了泰山石敢当小镇,实地调研泰山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实践。小镇内集中展示的石敢当碑林并建有石敢当博物馆。泰山石敢当小镇以“文化传承+创新转化”为定位,汇聚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石敢当石刻。调研中,队员们重点观摩了小镇核心区的石敢当碑林,通过拍摄、拓印、文字记录等方式,系统收集了碑林的形制特征、纹饰变化及文化内涵,尤其关注现代石刻中泰山文化符号的创新表达。
小镇将石敢当文化与旅游体验相结合,通过沉浸式场景、互动装置等形式,让古老的民俗符号以更鲜活的方式触达大众。
团队成员收集不同石敢当石碑形象
团队成员在石敢当小镇调研
三、调研感悟
牛筱超
此次调研我们走进了泰山石敢当金石博物馆,馆内没有繁复的雕饰,只有沉默的石碑与拓片沿墙肃立。柳馆长告诉我们,博物馆中的每一方石碑,都曾是一户人家的守护神,它们嵌入墙角、矗立门庭,直面风霜雷电,护佑一方平安。
石面斑驳的蚀痕,是岁月颁发的勋章;字口深峻的笔画,是匠人锤凿时注入的信念——以石之坚,承千钧之重;以敢当之名,立万世之安。它们汇聚于此,早已超越镇宅辟邪的原始功能,升华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担当,正是中华脊梁最坚硬的钙质。而柳馆长以一腔热忱奔波于各地收集石敢当碑,倾注心血于石敢当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更是令我动容。
在和馆长的交流中,我了解到,泰山石敢当文化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不同历史时期,石敢当的形象各有特点。他还特别说到了女性石敢当和猴头石敢当碑的形象,这都是我们在前期收集资料时没有发现的,拓展了我们的研究视角。尽管形象大不相同,但敢当精神一脉相承,那就是“和平、安定、向善、正义、美好”的石敢当文化内涵,而这恰恰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道路上的重要精神力量。
我还亲自体验了拓片的过程,拓片需要、拓包、宣纸、朱砂和喷水壶等工具,需先覆纸于石面,用喷水壶微微打湿纸面,然后蘸取朱砂颜料,耐心拍打上色。起初,我手中的拓包总是不得要领,要么用力过猛,宣纸破裂;要么力道过轻,痕迹模糊,颜色不匀。反复数次之后,我才渐入佳境。当拓包饱蘸朱砂,轻重有致地扑打在宣纸上,朱色便如烟如雾般悄然渗入纸背,石碑上雄浑的线条便一点点清晰地浮现了出来。拓片完成,揭纸那一刻,纸上俨然如同石魂的复生,红白之间,石刻的筋骨与呼吸尽数跃然纸上。拓片制作时那种专注而安静的心境,更让我恍惚间似与那素未谋面的刻石匠人,在时空的两端共同屏息凝神。
此次参访,是一场精神的淬炼。泰山石敢当金石博物馆并非冰冷的陈列场,而是一座用石头垒砌的精神堡垒。它昭示我们:敢当精神从未过时。当青年一代站在这些石碑前,我们接过的不是拓片,而是一枚无形的印章。泰山石敢当新时代的文化特质,激励着我们以忠诚、坚定、执着、敢于担当的精神,攻坚克难,奋勇前行,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它要求我们在时代浪潮中,成为新领域的“石敢当”,以知识为刃,以担当为骨,挺起属于这一代人的“泰山石脊”。因为真正的青春敢当者,永远以行动在历史的岩层上,刻下属于自己时代的深痕。
团队在泰山石敢当金石博物馆调研
泰山石是国泰民安的象征,正如“石敢当”这三个字,实为本,敢为先,当为重。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们不仅触摸到了传统文化的温度,更读懂了“敢当”二字对青年的召唤。
图·文 |刘笑非 牛筱超
编辑 |韦静
审核 |刘笑非 杜梦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牛筱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