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梦实践行:萌咔红色美育实践团暑期推普志愿服务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26 23:3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钟林燕   阅读 883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青春筑梦实践行:萌咔红色美育实践团暑期推普志愿服务活动纪实

大学生云报8月26日讯(通讯员 钟林燕) 在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热潮中,九江职业大学学前教育学院萌咔红色美育帮扶实践团以“推普赋能童心,实践点亮青春”为主题,走进共青城市富华山小丫工坊,将专业所学与社会需求深度对接。通过“红色文化+普通话教育”的创新实践模式,不仅为乡村儿童播撒语言文明的种子,更在服务社会中锤炼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书写新时代青年的实践答卷。

以知促行:专业素养浇灌实践之花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团成员将《儿童文学》《儿童语言》等课程知识转化为推普教案。针对乡村儿童语言学习特点,创新设计“绘本+剧场+手工”三维教学体系:用《共青垦荒队》绘本构建语言认知框架,以“垦荒剧场”创设沉浸式表达场景,借纸偶制作实现“动手+动口”协同学习。志愿者叶思语在实践日志中写道:“当课堂上的理论变成孩子们睁大眼睛跟读的模样,我突然懂了‘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

图为实践团成员给孩子们介绍《垦荒剧场》 刘佳豪 供图

以行践知:在服务中淬炼青春担当

活动初期,面对孩子们怯生生的方言回应,实践团连夜调整方案:将“声母韵母练习”融入“垦荒口号模仿”,把“声调训练”设计成“劳动号子接龙”。学前教育专业的杨佳欣同学感慨:“原来真正的教育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像垦荒队员那样,在实践中找方法、在需求中寻创新。”这种“问题导向”的实践思维,正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核心育人价值。

图为实践团成员指导孩子们操作纸偶 叶思语 供图

文化反哺:用青春视角激活红色传承

志愿者们深挖共青城市垦荒历史,将老照片、口述史转化为推普素材。在“我给爷爷当老师”活动中,孩子们用学会的普通话为祖辈讲述垦荒故事,形成“大学生教儿童、儿童带家庭”的语言传播链。这种“双向赋能”模式正是“家校社协同推普”典型案例,实践团成员也在红色文化传播中深化了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解。

图为孩子们用普通话演绎《垦荒故事》 杨佳欣 供图

知行合一:实践成果彰显青年作为

活动结束后,实践团形成三份成果:一份《乡村儿童语言能力发展报告》;一套《红色文化推普教案集》;建立“1+N”长效机制——1名大学生结对N名乡村儿童,通过线上持续跟踪语言学习情况。这些成果不仅是对“实践出真知"的生动诠释,更展现了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专业力量。

这场暑期推普志愿服务,既是大学生用专业知识反哺社会的生动实践,也是他们在基层一线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成长之旅。正如实践团指导老师汪超所言:“社会实践不是简单的付出,而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孩子们收获了语言的翅膀,大学生则找到了青春的坐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汪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