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首都乡村发展新路径——昌平花塔、朝阳高碑店、延庆火烧营调研实录

发布时间:2025-08-27 00:3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育菘 柳畅恬 李嘉怡 李冰倩   阅读 85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心得

大学生云报8月27日讯(通讯员 张育菘)实践团前往北京市昌平区花塔村、朝阳区高碑店村、延庆区火烧营村开展调研,系统梳理北京示范乡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创新实践。

实践团首先来到昌平区花塔村,在这里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该村正通过"农旅融合+智慧赋能"构建城郊乡村振兴样本,形成三重创新路径:其一,休闲农业全季化升级,打造草莓温室(冬春)、樱桃园(夏)、南瓜主题田(秋)构成的"四季采摘园",配套"农田认养"小程序实现云端地块管理,年认养超300块;其二,智慧农业技术深度应用,引入物联网系统调控温湿度光照,节水节肥,试点AI病虫害识别APP提升防治效率;其三,军事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修复明长城烽火台遗址打造"烽火研学径",多次接待学生团,开发石磨豆浆、草编手作等屯田文化体验课程。花塔村发展的核心在于“生态打底、文化铸魂、产业联动”,通过盘活本地资源、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其经验可为城乡结合部或生态敏感区的乡村提供参考,尤其是如何平衡保护与开发、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调研

随后,实践团一行来到朝阳区高碑店村,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实践团成员得知高碑店村正以"古典家具+漕运文化"为核心探索都市型振兴路径:在产业升级层面,建立3D扫描技术支撑的"古典家具云展厅",线上定制交易额占比约为35%,孵化村民直播团队形成多个直播间;文化空间再生方面,改造旧仓库为全息投影漕运文化馆,打造汉服体验馆、金丝楠木书吧等滨河文创街区;治理创新方面,成立商户联盟自治会制定品质公约,实施"新村民积分制"吸引设计师驻村,积分可兑换工作室免租权益。朝阳区高碑店村位于北京市东长安街延长线上,紧邻CBD,区位优势显著。通过“文化引领、产业升级、社区治理”的创新路径和“城市反哺农村”的关键举措,实现了从传统城乡结合部到国际化文化创意村的转型,成为超大城市近郊乡村振兴的典范。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调研

最后,实践团全体成员来到延庆区火烧营村,在调研中实践团成员发现,这里紧邻世园会与冬奥场馆,以"荷池听雨、禾香丰稔、合心协力、和睦雍熙"的"四和"文化体系为内核,探索城乡共生社区建设:改造废弃垃圾坑为10亩荷花池景观带,绿化覆盖率达90%;发展"荷府""乐荷"等6个精品民宿,其中"荷府"获评全国甲级民宿,年增加财产性收入30万元;实施党员网格化服务,通过"村民说事"机制解决民生问题200余件,实现"接诉即办"零工单;与民宿企业共建老年餐桌,引进"长城优选"植物工厂项目,促成约120亩土地流转,村企合作透明化。火烧营村的特色在于“借势大事件、激活小乡村”,紧抓冬奥IP,实现从“赛区配套”到“自主造血”的转变;生态价值转化,将冷凉气候劣势变为特色农业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探寻独特路径。

调研结束后,实践团成员深入交流心得,并对三大示范村进行深入分析。在交流中,实践团成员学习到他们正以"科技赋能产业、文化重塑价值、生态筑基发展"为核心,形成差异化振兴范式:花塔村证明城郊型村庄可通过全季农旅与智慧农业突破发展瓶颈,高碑店村验证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可创造新增量,火烧营村则展现重大赛事遗产与科技农业融合的独特路径。其启示在于:乡村振兴需立足资源禀赋精准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数字技术应作为传统产业升级的催化剂而非替代品;青年参与需建立长效机制,如设立"乡村创新奖学金"激励持续投入。数据显示,三村实践直接带动村民人均收入增长,吸引外部资本与人才流入,为首都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科技-文化-生态"三位一体解决方案。


撰稿:柳畅恬 李嘉怡 李冰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育菘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