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理学院青年学子赴川陕苏区开展红色歌谣数字化保护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25 11:0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蔺敏   阅读 4.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剧映先辈初心,歌载红色薪火--川陕根据地(万源)红色歌谣数字修复实践团一行师生13人,深入四川万源市开展红色歌谣数字化保护工作,通过田野采集、AI技术修复与多媒体传播等方式,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歌谣进行系统性抢救与活化传承。

川陕革命根据地曾是土地革命时期全国第二大苏区,诞生了大量反映军民生活的红色歌谣。随着时间流逝,这些歌谣面临失传风险。实践团抵达万源后,首先拜访当地史志专家与文化学者,获取一手历史资料与演唱样本,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图为实践团与万源市史志中心专家座谈

团队深入乡镇村落,寻访仍能传唱红歌的老人,录制《十把扇儿》《红军队伍开过来》等26首原生态红歌音频,并记录口述历史。在万源红军公园、战史陈列馆等红色遗址,队员们现场朗诵歌谣并拍摄视频,将历史场景与声音融为一体。

▲图为实践团成员访谈红歌传人并录制音频

针对《万源红色歌谣集》中仅有歌词而无音频的曲目,团队运用AI音乐生成技术进行修复。通过反复调试与风格校准,最终成功复原60首红歌旋律,既保留传统民歌韵味,又增强现代可听性。

▲图为实践团使用AI技术修复红色歌谣旋律

此次实践共制作77部红歌主题视频,整理26首原声音频、60首AI修复歌曲,所有素材将纳入“巴山红”思政资源库,实现红色文化的数字化存档与传播。

▲图为实践团在红色遗址现场拍摄视频截图

实践团通过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抢救了一批濒临消失的红色声音,也为红色文化的创新传播提供了新路径。

撰文 | 李蔺敏 李慧美 刘欣宇

图片 | 剧映先辈初心,歌载红色薪火--川陕根据地(万源)红色歌谣数字修复实践团

审核 | 崔宝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蔺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