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与爱同行的成长

发布时间:2025-08-25 23:3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汪雨超 柯梦贞   阅读 3.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心得

“老师,下周您还来吗?”7月26日傍晚,当我准备把最后一位小朋友送到家长身边时,他突然跑过来拉住我的衣角,仰着脸问道。孩子的眼睛亮晶晶的,像落满了星星。分别时,他悄悄塞给我一张纸条,铅笔字歪歪扭扭却格外认真:“谢谢小汪老师的陪伴与关注,再见,有天再见。”那一刻,21天里的点点滴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从初遇时的生疏,到离别时的不舍,这段在随县炎帝学校“爱心托管班”的志愿服务经历,早已在我心底刻下深深的印记。

初遇:从忐忑到坚定

7月6日上午,作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知行+”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我和队友们来到随县炎帝学校,开启了为期21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时,我的手心全是汗——台下二十多双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我,有期待,也有试探。自我介绍时,我紧张得差点没拿稳水杯,可话音刚落,孩子们就齐声喊着“小汪老师好!”那一声声清脆的问候里,藏着最纯粹的善意。看着他们脸上温暖的笑容,我心里的紧张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份沉甸甸的坚定。

除了特色课程,我还负责二升三年级的英语课。上课时,我注意到小齐总是缩在角落,要么低头画画,要么摆弄文具,从不跟着大家一起跟读。课下我试着和他搭话,他起初只是点头或摇头,直到第三天,他忽然主动开口,跟我讲起和家人去漂流的趣事——“浪花打在脸上,像小针扎一样,但是超刺激!”从那以后,他在英语课上渐渐活跃起来,不仅会跟着朗读,还常常举着手抢着回答问题。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教育从不是单方面的灌输,而是像春风拂过田野,是耐心的倾听,是真诚的交流,让每个孩子都愿意打开心门。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图为课堂互动瞬间:“赏汉服·知礼仪”课堂上,孩子们踊跃举手的画面,藏着教育最动人的模样。

突破:一把团扇里的“灵感绽放”

托管班的孩子里,不少人面对创作总带着些胆怯。就像那堂团扇绘画课,当我抱着一摞空白团扇走进教室时,几个孩子立刻皱起眉:“老师,我不会画。”“我想不出画什么。”

我没有急着催促,先给他们讲起团扇的故事:“你们看这圆圆的扇子,在古代可是文人墨客的宝贝呢。有人在上面画山水,有人题诗句,夏天摇起来,风里都带着墨香呢。”说着,我在屏幕上放出准备好的图片——有仕女执扇的古画,有绘着花鸟的传世珍品。“其实啊,团扇就是你们的小天地,画什么都可以,哪怕是一朵小花、一颗星星,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拿起提前画好的团扇,扇面中心是个金灿灿的太阳,旁边还有个咧嘴笑的卡通小人:“你们看,我画的是每天叫醒我的太阳,还有我最喜欢的动画角色。你们心里有没有这样的小画面呀?哪怕是喜欢的玩具、见过的风景,都能画下来呢!”前排的小班长犹豫着拿起画笔,在扇角画了朵粉色郁金香:“老师,我画妈妈最喜欢的花,画完要送给她。”

这一句话像打开了开关。我走到一个小男孩身边,发现他正盯着图片里那把印着奥特曼的团扇——想起之前绘画课上,他画的奥特曼威风凛凛,便笑着说:“你之前画的奥特曼那么帅,要不要让他住进这把扇子呀?”他指尖在扇面上轻轻点了点,终于拿起彩笔,慢慢勾勒出奥特曼的轮廓。接着,他又添了几颗闪烁的星星,甚至在扇柄处画了个小小的笑脸。

最后展示作品时,孩子们的团扇让整个教室都亮了起来:有的画着奔跑的小狗,有的画着五彩的气球,还有的把全家福搬上了扇面。我被大家围在中间,看着他们脸上扬起的笑容,比扇面上的任何图案都要动人。

那一刻我懂得,所谓“灵感”,从来不是凭空出现的魔法,而是藏在耐心的引导里。就像这把团扇,当你放下“必须画得完美”的期待,只鼓励他们画出心里的样子,胆怯便会悄悄让路,自信会像扇面上的色彩,一点点晕染开来。

▲图为团扇绘画课合影:孩子们手中创意团扇各具特色,他们的笑脸与独特画作,每一笔都是成长的注脚

成长:双向奔赴的温暖

21天里,我和孩子们一起做手工、读绘本,在彼此的陪伴里慢慢成长。他们教我折会站立的纸盒子,我教他们认传统服饰上的纹样、学见面时的拱手礼;他们把偷偷藏的糖果塞给我,我把写满鼓励的便签贴在他们的作业本上。最让我触动的是,那些起初连开口读英语都害羞的孩子,在最后一节英语课上,竟争先恐后地举手上台,齐声为我唱了26个字母歌。歌声不算整齐,却像一串清甜的风铃,撞得我心里软软的。看着他们脸上灿烂的笑容,我一边鼓掌,一边悄悄红了眼眶——原来时间真的会在不经意间,酿出这么多温暖的瞬间。

这段经历里,我也悄悄完成了一场蜕变。从最初站在讲台上的生涩,到后来能从容应对课堂上的小插曲;从一开始想着“完成任务”,到后来真心牵挂每个孩子的小情绪。我终于明白,志愿服务从来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一场温柔的双向治愈。正如阿尔伯特·施韦泽所说:“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地治愈了自己。”

▲图为孩子们的留言:这些手写纸条最珍贵的礼物。歪扭的字里藏着纯粹的感谢,是孩子们回赠的温暖爱意。

告别:再见,有天再见

21天的托管班结束了,但那些关于爱与成长的故事,还在继续。看着孩子们递来的纸条上写着“老师,谢谢你”,我忽然懂得,教育的真谛或许就是这样:用生命影响生命,用微光点亮微光。

未来的日子里,我愿继续做那阵推动云彩的风,做那颗照亮星空的火,陪着更多孩子慢慢长大,让他们在时光里,慢慢发现自己身上的光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柯梦贞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