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曲阜师范大学“青犁启新,鲁韵铸魂”实践队踏上曲阜土地,以孔庙、孔府、孔林为依托,在青砖黛瓦间追寻儒家文化的源流,于古今对话中探寻传统智慧的当代回响。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照
晨光中的孔庙,透着岁月沉淀的静穆。队员们穿过棂星门,沿着笔直的甬道前行,两侧的古柏虬枝舒展,似在无声诉说千年故事。大成殿前,“万世师表”的匾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殿内的盘龙石柱雕刻精美,每一道纹路都凝结着对先贤的尊崇。驻足于《乙瑛碑》《礼器碑》前,队员们细细辨认那些斑驳的文字,仿佛能听见历史长河中儒学传承的声音。偶然间,一群研学的孩子在杏坛前齐声背诵《论语》,稚嫩的嗓音与古老的建筑相映,让文化传承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步入孔府,建筑的布局便透着“礼”的深意。前堂后寝的格局、高低错落的门楣,无不体现着儒家“修身齐家”的理念。在东厢房的陈列中,一套完整的家族礼仪器具静静摆放,从日常起居到祭祀庆典,每一件物品都对应着严谨的礼制规范。队员们在“天下第一家”的匾额下驻足讨论,从家族治理的细节延伸到社会秩序的构建,逐渐理解了儒家思想如何通过家庭伦理渗透到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那些雕梁画栋间的纹饰、匾额楹联里的箴言,都是解读中国传统礼制文化的鲜活教材。
孔林的古柏历经千年风雨,依然苍劲挺拔。队员们沿着幽静的神道缓缓前行,空气中弥漫着历史的厚重感。孔子墓前,青草茵茵,墓碑上的字迹虽已模糊,却承载着后人对先贤的无限敬仰。队员们献上一束鲜花,鞠躬致敬,在静默中感受着儒学穿越时空的影响力。不远处,几位外国学者正对着碑文仔细研读,手中的笔记本上写满了注解,这份跨越国界的文化共鸣,让队员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儒家思想作为世界文化瑰宝的价值。从孔子到历代后裔的墓冢排列,仿佛一条无形的脉络,串联起儒学传承的千年历程。
此次三孔之行,队员们用镜头记录建筑细节,用文字整理碑刻内容,用访谈收集文化传承的故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当夕阳为三孔镀上一层暖色,实践队踏上归途,心中却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新认知。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并非尘封的古董,而是能为现代社会提供智慧的源泉。如何让这些古老的理念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成为队员们带回的思考题。这场文化溯源之旅,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未来传承之路的探索,让青春力量与千年儒学在时代浪潮中碰撞出更璀璨的火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雨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