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漆韵流转 | 华师学子携漆扇技艺入信宜课堂

发布时间:2025-08-25 08:5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思慧   阅读 605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千年漆韵,流转不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信宜学校的一间教室里,弥漫着天然大漆的独特气息。这个夏天,来自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木铎金声实践团的队员们,正带领学生走进一堂融合古老技艺与青春创意的特色文化课——《走进漆扇》。

古法新传,扇面上的千年漆艺

课堂伊始,队员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为学生们介绍了漆扇的历史渊源。从战国楚墓中彩绘凤鸟漆豆灵动欲飞,到清代广州十三行的描金漆扇风靡欧洲,中国漆艺的悠久传承与强大生命力缓缓呈现在大家面前。当清代黑漆描金扇的“百工图”在屏幕上徐徐展开,学生们不禁发出阵阵惊叹——古人运用的“飘漆”技法在水面作画的智慧,正是漆扇变幻万千、独一无二的奥秘。

图为队员在介绍非遗大漆技艺

巧手绘扇,用漆艺画家乡山水

了解了漆艺的历史和工艺特点后,学生们进入手工实践环节!学生们领到素白宣纸扇面,先用马克笔认真写下“信宜”二字。随后,在队员的指导下,到了最激动人心的“魔法时刻”——飘漆。学生们屏息凝神,将红、青、碧等色漆一滴滴点入水面,轻搅形成流霞般的纹路,再以直沉、旋转或摇摆三种手法浸染扇面。扇面从水中被提起时,原本素白的扇面已染上缤纷色彩。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欢呼,有学生兴奋地指着自己的扇子说:“快看,我的扇子上有信宜青山的颜色!。当学生们小心翼翼地托着尚未干透的漆扇,那扇面上流淌的斑斓色彩,仿佛映照出这片热土的勃勃生机和无限可能。

图为队员在展示学生的漆扇作品

竹漆和鸣,“非遗”在信宜课堂焕新

乡竹藏大用,师语慧人心。“漆扇坚韧的扇骨,正是取材于信宜本地盛产的箭竹。”课堂渐入尾声,队员骄傲地指出漆扇与信宜的紧密关联,引导学生思考漆艺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随后,她结合漆艺文化在当代传播的优秀事例,提出一个新的设想:“能不能用信宜特产玉雕技法装饰扇柄?或把窦州八景绘入漆扇?”话音刚落,便在教室里泛起了小小的波澜。对这些在信宜出生、成长的学生而言,这是他们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家旁寻常可见的竹林竟别有洞天!那些课本里看似遥不可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来也可以生动地与家乡的竹林、山水如此紧密相连;原来通过自己的双手,也能让传统技艺描绘家乡的“浪漫”。

图为同学们与自己的漆扇作品合影

这堂漆扇课是 “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处缩影,也是复苏文化基因的一点春意。当学生们手持亲手制作的漆扇,感受着传统漆艺与现代创意交融的魅力时,似乎也能与千年漆韵历史共鸣,致敬竹乡匠人的坚韧意志。正如一名队员所言:“‘非遗’传承不只在博物馆,更在让传统工艺融入生活。”通过这堂课,队员们也更加意识到,推动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必须要激发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古老的技艺通过他们的双手重焕生机,成为助力乡村文化发展的内在力量。

撰文 | 陈思慧

图片 | 关桂婷

一审 | 龚晨晨

二审 | 陈君露

三审 | 周俐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君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