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推普实践!华南师大学子打造沉浸式课堂:融趣传雅语,互动铸正音

发布时间:2025-08-25 23:5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廖璐 梁铭飞   阅读 5.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坚定不移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用实际行动践行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深刻内涵,2025年7月,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桂在同心”实践团以“语牵疍韵,文润童心”为主题,在茂名市电白区西葛村开展了一系列丰富有趣的推普课程。

【摹契寻纹,启识甲骨】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小庄,我们现在身处甲骨文博物馆,请随我一起参观吧!”从仓颉“观鸟兽蹄迒之迹”始创文字的传说讲起,西葛村的孩子们跟随实践团队员的脚步,踏入了一条跨越千年的时光隧道,探寻方块字的最初形态与历史渊源,深切感受甲骨文的魅力。

▲图为队员讲解甲骨文知识 黄昕烨供图

在这节妙趣横生的“一起去旅游”情景课堂中,孩子们化身“小仓颉”,为“日、月、山、川”等具体事物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字。当殷墟甲骨拓片跃然屏幕之上,孩子们惊叹于这些文字的形象与生动:他们仿佛看见“山”字的峰顶直冲云霄,“江”字的浪线奔涌过岸。

尽管普通话与当地方言黎话发音各异,但它们共享相同的书面文字。在游览甲骨文博物馆的过程中,孩子们以童真的心灵感触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不仅增进了文化认同,更树立起对汉字文化的自豪感与坚定自信。

▲图为学生自创文字作品 黄昕烨供图

【拼缀童思,诗意无限】

当稚嫩童思遇见情深意浓的乡土佳作,当诗词韵律点亮天马行空的拼贴创意,一场别开生面的拼贴诗课堂拉开序幕,“诗歌小作坊”正式开张!

“我看到黑红黑红的炭火,上面摆满了油亮美味的食物。我听到孜然粉撒落和油滴落的滋滋声……”在“你来描述我来猜”游戏互动中,多感官的调用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诗词韵律的种子也随之悄然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

▲图为队员为学生讲解多感官表达手法 叶晓彤供图

拼贴诗创作环节,孩子们围坐一圈,从渔港故事、疍家号子和名言名句中翻找词句,准备一展身手。想象的翅膀翻飞游走,剪切声和讨论声交织成趣。教室中年纪最小的孩子也专心致志地创作属于自己的诗句,不知不觉间汗水布满了额头。

碎纸片缀成的诗行里,既有信手拈来的巧思,又藏着字句韵律的规矩。当孩子们尝试用普通话朗声诵读自己的诗作时,平仄相谐的词句在教室荡起层层声浪,语言之美在童声与笑意中鲜活生长。

▲图为学生展示拼贴诗作品 陈秋彤供图

【游苑童言,畅语欢行】

经过数日的教学实践,团队观察到,孩子们说普通话时存在比较明显的“n/l”不分、前后鼻音不分等现象。针对此情形,队员们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学员的学龄学段,精心设计了一场推普游园会,鼓励孩子们大胆开麦,破除“开口尴尬”的囧境,同时增强他们普通话“听说读写”的能力。

游园会一经开始,话语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孩子们在欢乐海洋中自在而有序地畅游。“粉凤凰蹲完黄凤凰蹲!”在“飞凤凰”绕口令擂台赛上,孩子们的舌头仿佛装上了小马达,错一个音的小朋友只能“遗憾”地“蹲”回原位。“用emoji猜成语”环节,孩子们发动想象力,联想自己学过的成语,同时也了解、学习新成语。“加字造句”环节,孩子们通过增加主语、谓语、修饰词等方法,将一个词汇延展成一个长句。副词、否定词的使用,让大家在对比中深刻理解了规范用语的重要性。

▲图为学生在游园会上用emoji猜成语 叶晓彤供图

整个游园会上,最受好评的当属“海龟汤”推理游戏。游戏中,孩子们用普通话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推理思路,将短小精悍的“汤面”还原成逻辑闭环的故事全貌。“原来‘汤面’里每个字都是提示!把它们串起来,就能像变魔术一样变出整个故事了!”一位学生在游戏结束后恍然大悟。

【童音乡语,共绘家乡】
   推普不是抹去乡音,而是让这些带着乡土气息的故事,能被更多人听见;就像疍家人的船,既要锚定港湾,也要驶向更辽远的海。“向你介绍我的家乡”情景式课堂寓教于乐,结合当地疍家文化氛围,对此前的推普活动进行总结,带领孩子们在真实情景中运用普通话,推介茂名特色,讲述茂名故事,为乡村文化代言。

一时间,教室摇身变成了热闹的“乡村文化推介会”,可爱的“小代言人”们迫不及待地将舒爽的海风、红艳艳的渔火、咸咸的疍家调子、新鲜的渔港故事统统“端”了上来。刹那间,古老的渔歌仿佛在耳边响起,神奇的传说活灵活现,咸鲜的美食香气四溢,淳朴的风俗随着话语流淌逐渐生动起来。假设电梯里遇到外乡人,你只有3层楼的时间介绍家乡,你会说些什么?一位蓝色衣服的男孩给出诗意的回答,“电白,一座把海鲜蒸进云里的城市。空气是咸的,晚霞最下饭,一口蚝烙就能让舌头冲浪!”

▲图为队员在讲解导游词结构 廖璐供图

本次推普活动以拼贴诗、甲骨文体验、游园会及“向你介绍我的家乡”为抓手,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提升普通话能力,厚植文化认同。活动既播撒语言文明种子,为青少年用规范语言沟通世界、传承文化筑牢根基,也彰显青年实践在文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为乡村文化建设注入青春活力。

一场场充满欢笑的推普课堂,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快乐,更在心中种下了一颗语言文明的种子。这颗语言文明的种子,会在孩子们心中继续生长——当他们用普通话讲述疍家的船谣,当他们在课本里认出曾描摹过的甲骨文字,当他们用清晰的表达连接更广阔的天地,便是这一系列推普课堂最珍贵的回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梁铭飞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7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