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韵游芳象团队赴聊城市调研非遗活化视角下聊城孙庄舞狮的文旅融合情况

发布时间:2025-08-26 00:0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支惠萱 卢锦鹏 刘祥钰 张一宁   阅读 6.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孙庄狮跃聊城韵,古巷鼓鸣鲁地风。当传统表演艺术碰上文旅浪潮,会激起怎样的浪潮?来自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共8名成员组成的鲁韵流芳,齐游新象:齐鲁地方传统表演艺术的文旅融合调查(聊城)团队先后于2025年2月至2025年7月21日就聊城孙庄舞狮传统表演艺术的文旅融合问题至聊城东昌府区孙庄展开为时15天的实地调研,团队成员在李海燕和赵连昌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开展实践活动。在寒假期间,团队已经完成了查阅资料、联系孙庄舞狮传承人、观看孙庄舞狮表演、发布调查问卷、进行SPSS数据分析等前期准备活动,本次调研聚焦聊城东昌府区孙庄舞狮这一传统表演艺术的文旅融合,深入当地解码“狮”力文旅新路径。

溯源:访传承,明根基

聊城东昌府区孙庄的舞狮艺术,浸润齐鲁文化养分,历经数百年传承,是当地极具代表性的非遗名片。团队以文旅融合为切入点,聚焦其传承发展,深入孙庄调研,挖掘舞狮技艺里的齐鲁精神内核,梳理百年传承脉络。探索“非遗+文旅”路径,从演出场景创新到旅游体验设计,联动古建、景区,拓展传播与体验形式,推动这一传统艺术在新时代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双向赋能,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孙庄舞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

观演:赏狮艺,察潜力

本次调研时间跨度较长,由于孙庄舞狮表演艺术在春节期间表演活动较多,因此团队决定进行多次调研,寒假期间团队联系到聊城孙庄舞狮传承人孙德刚先生,并对舞狮基地进行参观,在此期间团队看到了舞狮队辛苦训练的场景,舞狮队年龄差很大,甚至形成了两个极端,一端是六七十岁的老艺术家,另一端则是一群十几岁的学徒,这反映了传统表演艺术的传承断层,同时也让团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地方传统表演艺术的决心。

寒假期间观看聊城孙庄舞狮表演

寒假期间部分队员与舞狮队合照

探路:明缺点,谋出路

7月3日上午,团队成员在聊城东昌府区博物馆集合,本次暑假调研团队要对舞狮表演艺术进行溯源,并为孙庄舞狮在新时代的发展寻找新出路。团队成员见面后先是回顾了前期的准备活动,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发现,填写调查问卷的355个人中有57%从来没有观看过孙庄舞狮这项表演艺术,这就是团队需要着眼的问题:该如何扩大聊城孙庄舞狮的传播度,该如何让大家了解并真的看到孙庄舞狮表演的精彩瞬间,针对这些问题,团队成员们开始了集思广益。

团队成员对孙庄舞狮传播问题进行讨论

依据《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队员们给出了各自的意见,要解决舞狮传承断层与传播有限的问题,可先记录老艺人技艺并建档案,再推动进校园、组社团,让师徒结对带教青少年,激活团队传帮带。同时结合节庆、商圈搞表演,拍方言短视频科普,联动商家做文创。此外还可以打造舞狮主题研学游,借乡村旅游东风,让舞狮进民宿、进田园综合体,构建“艺术 + 旅游”生态,让舞狮融入日常,既留住根脉又走进更多人生活。

参与暑期调研团队成员合照

团队成员参观博物馆进行艺术溯源

团队成员体验孙庄舞狮

展望:聚青春,启新程

在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聊城孙庄舞狮子团队深入研究孙庄舞狮在文旅领域的成果与挑战,探索创新表演形式、拓展传播渠道等协同创新策略,为提升其文旅市场影响力和地方传统表演艺术的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同时,团队还挖掘孙庄舞狮的文化脉络,剖析其中蕴含的齐鲁文化精神与元素,既丰富了对齐鲁文化体系中表演艺术传承的认知,也展现了齐鲁文化多元的魅力,推动了传统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撰文 | 支惠萱 周晓涵 李思源 陈鸣歌 郭嘉烨 王浩瑞 司晨汐 姜智洋

图片 | 陈鸣歌

审核 |  卢锦鹏 刘祥钰 张一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卢锦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9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