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春到银发:这里有一群用文艺温暖老人的青年

发布时间:2025-08-23 18:1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应林彤、张耀尹   阅读 6.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3日讯(通讯员 应林彤、张耀尹)为积极响应《“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的部署要求,深化“有限生命服务无限人民”的价值观,引导广大青年在服务社会中践行使命担当,2025年7月16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少云忠魂继,安居文脉传”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进重庆市铜梁区安居敬老院,通过文艺展演、互动交流、暖心陪伴等多元形式,为银发群体送去青春关怀,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把小我融入大我”的奉献精神,让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青春实践中焕发新活力。

舞练骄阳下

在表演开始前,团队成员精心策划,精选《荷塘月色》、《传奇》等承载时代记忆的经典曲目,搭配节奏轻快、互动性强的手势舞,既力求唤起老人们的青春回忆,又以活泼形式营造轻松氛围。为确保演出流畅并提升老人观看体验,队员们反复打磨细节,精益求精完善方案。

去敬老院路上,烈日炎炎。候车间隙,团队成员提议:“要不再练习一次手势舞吧。”周边闷热的空气也难掩队员们的青春活力与热情。即便是不擅长手势舞的团队成员,也认真观摩、反复练习,只为将最精彩的表演呈现给敬老院的老人们。

(图为团队成员排练手势舞)

弦歌暖桑榆

抵达敬老院后,陈元明院长热情接待团队成员,并在演出设备调试等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待老人们陆续就座,文艺汇演正式拉开帷幕。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吉他伴奏的《荷塘月色》旋律空灵悠扬;方言小品以地道重庆话引发阵阵喝彩;舞蹈《再唱山歌给党听》凭借活泼舞步与欢快节奏将气氛推向高潮。歌唱、舞蹈、朗诵等节目轮番登场,为老人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盛宴。

演出过程中,团队成员留意到一位跟随音乐节奏打拍子的老人。经询问得知,老人是退伍军人,虽然曾经热爱音乐,却因腿疾而未能坚持。于是,团队成员自发为老人弹唱一曲。曲终,“你的吉他弹得好哇。”老人由衷赞叹,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流露出追忆往昔的神情。青年一代尊老敬老的温情与时代的美好,在悠扬的歌声中生动映照。

(图为团队成员为老人弹唱)

赤诚润鹤发

汇演结束后,团队与陈元明院长深入交流,进一步了解敬老院情况。据悉,安居敬老院主要服务无子女、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五保老人,在院老人年龄介于60至90岁之间,受限于身体状况,普遍无法完全自理。

谈及工作缘由,陈院长表示,他原在社区工作,因前任院长离职而调任现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为人民服务,值得!”他坚定地说:“只要用心干,在哪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哪做事都能为国家做贡献。”陈院长的信念与担当让团队成员深受感触,个人价值的实现关键不在岗位的差异,而在于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自身工作融入国家发展需要。无论在何处履职尽责、贡献力量,都是对国家建设的有益贡献。团队成员纷纷表示会汲取其精神力量,把所感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图为团队与全体老人大合影)

行暖夕阳红

此次敬老院之行,成功探索了“高校+敬老院”联动新路径,不仅强化了团队成员对青年助力乡村敬老价值的认识,在“行走的思政课”中开阔了视野,更以实际行动回应了“守护乡村夕阳”的时代课题。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为老人唱一首歌、听一段往事,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实则是连接代际情感的纽带,能为孤寂的晚年生活注入真切的暖意。未来,团队将着力推动“青春赋能乡村养老”项目向规范化、常态化发展,通过策划系列主题服务活动,为构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美好社会贡献青春力量,以温暖服务持续滋养老人心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耀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2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