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韵东扬,楼舞筑乡 —— 广外南国东扬队探寻云浮市千年非遗禾楼舞的传承之路

发布时间:2025-08-23 22:0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曾海滢 孔慧贤 王华清 贝炜婕   阅读 8.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3日讯(通讯员曾海滢、孔慧贤、王华清、贝炜婕)在广东云浮市,稻浪翻涌处舞韵悠长,千年文化故事随禾香流淌。这里有享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盛名的连滩镇,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禾楼舞的发源地。为了响应“百千万工程”的号召,广外南国东扬队“禾韵东扬”调研团近日踏上这片土地,渴望探寻禾楼舞在新时代的传承脉络与发展轨迹,为这门古老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图为队员们与禾楼舞传承人傅志坤合照 罗泽炜 摄

文化馆的舞韵初探

走进云浮市文化馆,调研团仿若穿越至一条通往禾楼舞历史深处的“时光隧道”。一面文化墙静静铺陈开禾楼舞的前世今生:它的起源传说、流变脉络、独特的舞蹈语汇以及其背后厚重的文化内涵。墙上悬挂的一帧帧照片,从远古田间地头的原始舞步到祭祀仪式的经典场景,直至现代舞台的创新呈现,清晰地勾勒出这一古老舞蹈跨越时空的传承轨迹。

图为队员们和文化馆馆员交流 罗泽炜 摄

调研团换上禾楼舞黑色服装,头戴斗笠,面戴面具,脚踏麻鞋,手捧金黄稻穗。当穿上服饰的瞬间,先民对土地的虔诚透过衣料传递而来,舞步间蕴藏的千年祈愿也更真切地叩击心门。据馆员介绍,禾楼舞流传于郁南县连滩镇一带,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作为“远古稻作文化的活化石”,禾楼舞寄托着先民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驱邪避灾的美好祈愿。然而,当传承的接力棒交至新时代时,这份重任显得格外沉重,精通这古老舞步的舞者日渐稀少,守护与传承这份非遗瑰宝已迫在眉睫。

图为队员穿戴禾楼舞服饰 李思彤 摄

图书馆的寻根之旅

带着云浮市文化馆里初探的震撼与疑问,调研团走进云浮市图书馆,试图在更广阔的历史时空中为禾楼舞寻根溯源。经调研团查阅,《郁南县志》中存在“舞者摆身、摇手、踏足、向东南西北四方起舞”和“过火门,拜天地,双手将禾穗举过头顶,庆祝丰收,祈求上天赐福”对舞蹈动作的细节描述,《南江旧事》中记载“围着火堂,瑶族男女载歌载舞,他们喝着自制的‘土酒’,唱着古老的歌谣,边唱边舞,直到天亮”。这些记载和现代学者的研究论文相互印证,逐渐拼凑出禾楼舞的全貌。调研团惊觉,禾楼舞远不止是一种舞蹈形式,它更是南江文化精神的活态载体——舞蹈中的诸多环节承载着原始农耕信仰,从敬仰鬼魂和神灵、崇拜禾花仙女,到敬畏火、奉耕牛为神物,连舞衣的黑色也延续着地域特色。但同时,资料的相对零散与匮乏也让调研团意识到,关于禾楼舞的故事,还有太多人未曾听闻。这不禁引发调研团深思如何才能让这独特的非遗文化,走出云浮,走进更多人的心田?

图为队员们查阅禾楼舞的资料 李思彤 摄

傅先生的传承故事

在云浮郁南县,调研团有幸寻访到傅先生,一位年过花甲却精神矍铄、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的禾楼舞传承人。他家中陈列着各种亲手制作的禾楼舞道具,那双粗糙却灵巧的手,好似赋予了每一件道具鲜活的生命。他一边展示着道具制作中蕴含的匠心,一边娓娓道来他与禾楼舞相伴的岁月。在交流过程中,他不仅为调研团详细地解读了舞步背后的文化密码,更亲自示范了几个经典的动作。当他踩着韵律沉稳起舞时,脚下仿佛生出扎根土地的力量,让调研团直观感受到这份源自农耕文明的生命律动。他言语间饱含着对禾楼舞深深的热爱:“这舞步里藏着祖辈对天地的感恩,对丰收的期盼。“谈及未来,他眼角的皱纹里盛满期许:“我就盼着这朵‘云浮之花’不仅能香飘本土,更能绽放在全国、世界的舞台上。”

图为队员们采访禾楼舞传承人傅志坤 罗泽炜 摄

傅先生坦言,近年来政府虽加大了对非遗的扶持,但经费仍难以支撑常态化演出与教学。年轻群体因就业选择多元,愿意花数年时间学习复杂舞步的人越来越少。加之演出市场有限,禾楼舞多在节庆和丰收期间亮相,难以形成持续的文化影响力。这些难题像巨石般压在傅先生的肩头,不断考验着他的坚守。但傅先生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他先后尝试了改良禾楼舞服饰道具以增强视觉吸引力,推进非遗进校园以培养年轻受众,组织外出表演以扩宽文化辐射范围……傅先生的眼中闪烁着一股信念:只要坚持下去,禾楼舞就一定能找到新的生机,焕发新的光彩。这份执着与坚守,深深触动了调研团的心:在快节奏的时代里,有人仍愿为一项非遗舞蹈倾注半生心血,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托举文化的火种。这不仅让调研团真切读懂了非遗传承的重量,更坚定了调研团为禾楼舞传承贡献力量的决心。

图为禾楼舞传承人傅志坤示范禾楼舞动作 罗泽炜 摄

兰寨村的古韵新风

兰寨,一个保存着众多明清古建筑的村落,也是禾楼舞的重要传承地之一。跟随着南江文化传承人林老师穿行于青石板路,调研团不仅领略了兰寨的秀美风光,更得以深入触摸南江文化的肌理。从古建筑的巧思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从历史长河的脉络到现代活化的探索,林老师如数家珍。在与林老师的深度交谈中,调研团了解到,禾楼舞作为南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长久以来都承载着当地人的深厚情感与集体记忆。然而,在大批年轻人外出务工以及资金筹措日益困难等现实挑战下,这项珍贵的文化遗产及其所依托的整个南江文化生态,正面临着如何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严峻考验。

图为南江文化传承人林国中带领队员们参观兰寨村 罗泽炜 摄

为此,兰寨村正在积极利用抖音平台宣传当地的非遗文化,专门开设了抖音视频号“兰寨当铺”,通过拍摄一系列生动精彩的短视频,既展示兰寨村的风貌韵味,又定格禾楼舞等非遗文化的精彩瞬间。这些短视频不仅收获了流量和关注,也让兰寨村独特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走出深巷,为禾楼舞等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全新路径。调研团相信,只要各方携手,兰寨的非遗文化之路,定能越走越宽广,越走越精彩。

图为队员们与南江文化传承人林国中合照 罗泽炜 摄

从文化馆的初步印象,到图书馆的深度探寻;从傅先生个体的坚守,到兰寨村落的整体活化,“东扬队”调研团的足迹串联起了禾楼舞传承与创新的多维图景。非遗传承绝非简单的复古或机械模仿,而是既需深情守护文化根脉的历史自觉,更要立足当下进行创造性转化的时代担当。让大家携手共进,为禾楼舞注入新的活力,让这古老的舞蹈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舞出属于云浮,也属于这个时代的“新舞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曾海滢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9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