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宁远文庙:千年古建里的文化守望者

发布时间:2025-08-23 21:5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旭生树 陈培培 陈磊   阅读 3.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知识课堂

在湖南省宁远县老城区中心,一座红墙黛瓦的古建筑群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倒映着岁月的光影,它便是被誉为 “楚南第一文庙” 的宁远文庙。作为我国现存始建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文庙之一,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建筑,不仅是江南地区古建筑的瑰宝,更像是一位沉默而坚定的 “文化守望者”—— 它以雕梁画栋为纸,以榫卯结构为笔,将儒家文化的 “仁义礼智信” 刻进每一块砖瓦,在时光流转中守护着华夏文明的精神根系。如今,当我们推开那扇镌刻着 “棂星门” 的朱漆大门,仿佛能听见千年之前的朗朗书声,在殿宇回廊间久久回荡。

宁远文庙始建于北宋乾德三年(公元 965 年),后经元、明、清三代的多次修缮与扩建,形成了如今占地 10282 平方米的宏大规制。整座文庙严格遵循 “前庙后学” 的传统布局,沿中轴线依次分布着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两侧辅以名宦祠、乡贤祠、东西庑廊,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儒家祭祀与教学空间。漫步其中,每一处建筑细节都彰显着儒家文化的审美追求:棂星门由六根汉白玉石柱组成,柱上雕刻着 “二龙戏珠”“丹凤朝阳” 的图案,龙鳞凤羽栩栩如生,象征着 “棂星下凡,人才辈出”;泮池呈半月形,池上横跨着三座石拱桥,名为 “状元桥”,古时学子入学前需在此行 “泮水之礼”,寓意着 “学海无涯,步步高升”。

最令人惊叹的,当属文庙内的木雕、石雕与砖雕 “三绝”。大成殿的门窗上,数十块木雕构件拼接成 “孔子周游列国”“二十四孝图” 的故事场景,人物表情生动,衣纹褶皱细腻,就连战马的鬃毛都根根分明;殿前的石龙柱更是堪称一绝,每根石柱高近 6 米,龙身缠绕柱体,龙爪紧握宝珠,龙鳞采用 “镂空雕刻” 工艺,阳光透过缝隙洒下,仿佛龙身正在云雾中游动。当地文物保护专家曾介绍:“宁远文庙的石雕工艺,在全国文庙中都属罕见 —— 仅大成殿月台前的‘五龙浮雕’,就耗费了清代工匠三年时间,每一片龙鳞都经过‘三雕六磨’,才能达到如今的温润质感。” 这些精美的雕刻,不仅是古代工匠技艺的见证,更将儒家 “忠孝节义” 的价值观融入建筑肌理,让文化以可触摸的方式代代相传。

在历史上,宁远文庙不仅是祭祀孔子的圣地,更是当地学子求学问道的 “最高学府”。自北宋建成以来,这里便设有 “学宫”,明清时期更成为永州府的 “府学” 所在地,培养出了进士 30 余人、举人 100 余人,素有 “潇湘洙泗” 的美誉。如今,虽然文庙的教学功能已随时代变迁而转变,但它作为文化传承载体的使命从未中断。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孔子诞辰日,宁远文庙都会举行隆重的祭孔大典,仪式流程参照清代《文庙丁祭谱》,主祭官身着玄端礼服,带领学子们行 “三拜九叩” 之礼,诵读《论语》中的经典篇章,编钟礼乐与童声诵读交织在一起,让千年文脉在当代焕发生机。

近年来,当地政府还依托文庙打造了 “儒家文化体验区”,游客可以穿上传统汉服,体验 “开笔礼”“成人礼” 等传统礼仪;在 “国学讲堂” 里,学者们会定期开展《论语》解读、传统家训讲座,让游客在参观古建的同时,深入了解儒家文化的当代价值。数据显示,仅 2024 年,宁远文庙就接待游客近 40 万人次,其中亲子家庭与研学团队占比超过六成,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座千年古建,走进儒家文化的世界。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远文庙的 “守望者” 们始终在 “保护” 与 “活化” 之间寻找平衡。2018 年,当地文物部门启动了文庙大修工程,修复团队采用 “最小干预” 原则,对大成殿的木构件进行防虫防腐处理,对石雕龙柱进行补缝加固,所有修复材料都严格参照明清时期的工艺标准 —— 例如更换的砖瓦,必须采用当地传统的 “黏土烧制” 工艺,经过 “七七四十九天” 的窑火淬炼,才能与原有建筑风格保持一致。

如今的宁远文庙,早已不是一座孤立的 “古建筑”,而是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当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大成殿的琉璃瓦上,孩童们在泮池边追逐嬉戏,老人们坐在古柏下诵读《论语》,石雕龙柱的影子被拉得很长,仿佛在静静守护着这份岁月静好。这座千年古建,用它的沉默与坚守告诉我们:文化的传承,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示,而是要让古老的智慧融入当代生活,让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都能在雕梁画栋间读懂中华文明的厚度,在朗朗书声中感受文化传承的温度。​

走进宁远文庙,我们遇见的不仅是一座古建筑,更是一位坚守千年的 “文化守望者”。它以建筑为骨,以文化为魂,在时光的长河中守护着华夏文明的根脉,也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邀请每一个人成为文化的传承者,让儒家文化的 “仁义礼智信”,继续照亮未来的道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旭生树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