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3日讯(通讯员 郑惜宁 徐玲)为了贯彻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战略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地方政府鼓励广大团员和青年积极参与绿色产业调研。2025年8月18至24日,安顺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服务绿色产业发展实践团队在带队老师张炜亮的带领下来到安顺市绿色循环相关企业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地探访了贵州鸿能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贵州智慧快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贵州萨伽乐器有限公司、安顺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中心压缩中转站。
图为实践团队合影 图片来源:王婉蓉 供图
第一站:贵州鸿能——以循环科技破解“垃圾困局”,书写绿色发展答卷
首先,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服务绿色产业发展实践团队经过绿色循环产业工作培训后,来到了贵州鸿能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会交流研讨等方式,探访了这家深耕环保能源领域的企业,见证其在垃圾循环利用领域的实践,了解该公司面临的痛点。通过技术手段,从昔日的“垃圾围城”到如今的“循环共生”,贵州鸿能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实际行动证明,环保与发展并非对立选项。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实践团队深刻认识此次循环实践正为越来越多的地区提供宝贵的经验,可据此提供更多更全的意见,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向前。
图为实践团队观览预处理车间 图片来源:涂梦婷 供图
第二站:贵州快刻——化固废为珍宝,绘绿色发展新篇
其次,在安顺普定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内,实践团队走进贵州智慧快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它正践行着其独特的生产模式。调研中,智慧快刻环保负责人向实践团队介绍了企业核心的固废循环模式:依托从欧洲引进并自主改良的先进技术,将安顺电厂、盘江电厂产生的脱硫石膏等工业固废,通过热蒸汽烘干、煅烧、配方优化等工序,转化为轻质喷涂石膏等环保建材,这样既解决了电厂固废堆积的环境问题,又为建筑行业提供了绿色原材料。实践团队表示在智慧快刻环保的实践中见识到“变废为宝”的本地化方案,后续将结合自身所学知识与调研成果,为更多企业参与绿色循环提供针对性服务支持,助力区域绿色发展。
图为实践团队走进企业产区并交流 图片来源:王婉蓉 供图
第三站:贵州萨伽——践行绿色循环环保理念,奏响可持续发展乐章
再次,实践团队走进了贵州萨伽乐器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整洁有序的环境令人眼前一亮。在生产工艺方面,公司积极创新,不断探索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例如,在木材加工环节,公司选用经过FSC(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的可持续木材,确保原材料来源的合法性与可持续性,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企业负责人介绍,贵州萨伽一直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优化生产流程,从源头减少废弃物产生量。同时,积极探索废料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实践团队在此次调研收获颇丰,此公司在绿色循环方面的实践成果值得借鉴,也会结合自身所学知识为该公司提供一些可行意见。
图为实践团参观生产流程 图片来源:涂梦婷 供图
第四站:压缩中转站——守护城市环境的关键枢纽
紧接着,实践团队抵达了安顺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中心压缩中转站。走进中转站,调研团队看到,现场的垃圾处理设备正在有序运转。工作人员熟练地引导垃圾运输车辆进入指定区域,将生活垃圾倾倒至压缩设备中。在此实践过程中,成员们发挥团队精神,敢于担当,分工合作。调研团队与中转站工作人员就一些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环节的运行情况,并为提升城市垃圾处理效率和环保水平收集一手资料。
图为实践团队观看垃圾处置设备操控 图片来源:实践团 供图
安顺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服务绿色产业发展实践团队完成了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深刻认识到绿色循环产业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也清晰看到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后续,实践团将对调研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为政府部门制定绿色循环产业相关政策、企业优化发展策略提供参考。同时,实践团也将持续关注未来绿色循环产业的发展,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企业间的技术共享与合作,为推动绿色循环产业蓬勃发展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惜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