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上午,百东村党委联合村妇联、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关工委以及佛山大学红筑湾区青年队,为了切实增强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文化传承课堂。活动巧妙融合陶艺谜语互动、桑基鱼塘探秘与黏土模型制作等趣味环节,将传统文化转化为青少年可感知、可参与的生动体验。▲图为课堂互动环节 红筑湾区青年队 供图
陶艺魅力
泥土中的匠心传承“泥里生,火里炼,穿件彩衣真好看”——活动在一句生动的陶艺谜语中拉开序幕,迅速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佛山大学红筑湾区青年队队员借助图文展示,详细讲解了陶器从黏土塑形到高温烧制的全过程。孩子们不仅领略了“泥与火”交织的艺术魅力,更深刻体会到“一件精美陶器背后,是匠人数十道工序的精心打磨和坚守”。课堂着重强调了技艺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在孩子们心中植入了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图为孩子们观看了解视频 红筑湾区青年队 供图
农耕智慧
循环共生的千年密码在农耕文化环节,青年队队员以通俗语言,为孩子们揭开了桑基鱼塘这一古老生态循环系统的面纱。“基上种桑,塘中养鱼,蚕沙喂鱼,鱼粪肥塘”——从春秋战国的起源到明清的鼎盛,孩子们通过亲手用黏土模型复原“塘-基-桑-蚕-鱼”立体结构,直观感受到传统农耕“物尽其用、循环共生”的深邃智慧。协作制作中,一位孩子由衷感叹:“原来古人早就懂得了如何与自然做朋友!”▲图为孩子们的作品 红筑湾区青年队 供图
本次文化课堂成功将非遗技艺与农耕智慧转化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实践,不仅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更生动践行了“以文化人、以文兴村”的振兴路径。展望未来,百东村将持续深耕本土文化资源,不断创新传播形式与手段,致力于培养更多青少年成为传统文化的坚定“守护者”与“传播者”,为乡村文化振兴汇聚磅礴的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雅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