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古建之美,传承文化薪火 —— 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实践队考察福州市古田会馆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19 19:0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朱子懿   阅读 2.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探寻古建之美,传承文化薪火 —— 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实践队考察古田会馆纪实

7 月 2 日下午,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上下杭知行实践队走进福州上下杭古田会馆,以专业视角解码这座百年建筑的文化基因。作为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标志性建筑,古田会馆不仅是清末民初古田商帮的精神地标,更凝结着闽地建筑艺术与商业文明的交融智慧。

古建巡礼:雕梁画栋间的商帮印记

推开古田会馆的朱漆大门,三进院落的格局如画卷般铺展。前院青石板地面被岁月磨出温润光泽,两侧廊柱的石雕础石刻有 "商道酬勤" 纹样,无声诉说着古田商人的经营理念。实践队员发现,会馆采用 "前堂后寝" 的传统布局,却暗藏商业功能的巧思 —— 前院开阔便于车马停靠,中院设戏台可宴请宾客,后院神殿供奉妈祖,既满足议事需求,又体现 "以商养神" 的闽商传统。

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院戏台的藻井,采用 "螺旋式叠涩" 工艺,层层斗拱向内收分如花瓣绽放。队员们现场测试发现,站在戏台中央轻声说话,声音能清晰传到回廊各处,这种无需扩音设备的声学设计,让百年前商帮聚会的热闹场景跃然眼前。戏台两侧雀替木雕 "八仙过海"" 丝路商队 " 图案,刀法细腻,人物眉眼、驼队铃铛皆清晰可辨,成为研究清末商业生活的鲜活史料。

专业探秘:建筑细节中的文化密码

实践队发挥专业特长,对建筑特色展开系统考察。测绘数据显示,会馆尺度既符合 "三间五架" 的礼制规范,又为商业议事提供了充足空间。队员们注意到,建筑朝向特意偏东 15 度,夏季可减少烈日直射,冬季则能引入更多阳光,体现 "天人合一" 的营造智慧。

在带队老师指导下,队员们解读了装饰艺术中的文化寓意:门楣石雕 "鲤跃龙门" 象征商帮进取精神,窗棂 "卍" 字纹寓意生意绵长,神殿供桌的 "缠枝莲" 纹样则暗含 "连连盈利" 的祈愿。这些符号不仅是美学表达,更是古田商人价值观的物化呈现。

通过采访当地文化研究者,队员们厘清了会馆的历史脉络: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由古田糖商、纸商共同募资修建,是当时古田商人在福州的聚会、议事场所,见证了福州商业的繁荣与发展。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成员们对古田会馆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实践感悟:传统建筑的当代生命力

考察结束后,队员们围绕 "古建保护与活化" 展开讨论。大家认为,古田会馆的价值不仅在于建筑本身,更在于其承载的商帮精神。队员们建议,可依托戏台空间举办 "闽商故事" 主题展演,用现代光影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在回廊设置互动展陈,让游客通过触摸屏幕了解木雕背后的商业故事。

"这些雕梁画栋不是静止的标本,而是可以与当代对话的文化载体。" 实践队队长在总结中说道。此次考察不仅让队员们掌握了传统建筑的实测技能,更深刻理解了 "保护古建就是保护文化记忆" 的内涵。

暮色中,会馆飞檐勾勒出的剪影与周边现代建筑相映成趣。实践队带回的不仅是测绘数据和影像资料,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 让百年古建在新时代继续传递商业文明的火种,让闽商精神在青春视角下焕发新的生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子懿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