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7日讯(通讯员 张琛臻 周甜瑾 郭子瑜 阿依沙拉·哈加提)近日,福建农林大学“福籽同心·共绘疆来”民族团结实践队在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希仁阿依·阿不都老师的带领下赴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化闽疆两地交往交流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青春力量。
艺术疗愈润童心:结对绘梦促成长
在奇台县红领巾小课堂,实践队与当地儿童共同开展“福籽结对绘梦”涂色疗愈活动。大学生与“小画家”们以画为媒,通过共同创作传递关爱与希望,“福籽”既象征福建农林大学播撒的关爱之种,也寓意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孩子们在涂色中展现专注与快乐,而队员们则从画笔间感受到纯真与梦想的力量。奇台县团委负责人评价活动:“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更帮助他们提升了自信与技能。”
图为 实践队与孩子们合影 李绍康 供图
科技赋能助振兴:菌草铺就致富路
实践队深入呼图壁县菌草科研与育苗基地,调研福建农林大学林占熺教授团队的菌草技术扎根地。当地百姓感慨:“菌草解决了冬季饲料难题,成了当地增收的‘金钥匙’!”通过校友徐月华副局长的讲解,队员们了解到菌草技术如何从科研育苗走向规模化种植,成为助力新疆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幸福草”,团队还聚焦种苗本土化、机械化等课题,致力于降低农户成本,推动菌草产业可持续发展。
图为 实践队员在呼图壁菌草科研与育苗基地集结 迪拉热·迪力木拉提 供图
红色教育铸初心:闽东精神映边疆
在闽东精神体验馆,实践队通过学习“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回顾福建援疆成果。从援建学校到帮扶产业,展馆内的老照片与实物生动展现了新疆乡村的蜕变——泥泞小路变为柏油街道,土坯房升级为现代化社区,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援疆不仅是物质投入,更是精神与智慧的传递,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图为 实践队在闽东精神体验馆集结 迪拉热·迪力木拉提 供图
实践育人显担当:青春聚力共绘未来
此次活动以“自然疗愈+科技兴农+文化润疆”的创新模式,取得多重成效:为儿童提供心灵疗愈,为大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为民族团结注入活力。
当前,国家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东西部协作,而教育、科技、文化正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纽带,福建农林大学始终秉承“明德、诚智、博学、创新”的校训,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将自然疗愈、菌草技术等创新成果带到新疆,不仅为当地儿童带去心灵关怀,也为农牧民开辟了增收新路径,这种“高校+地方+产业”的协作模式,为新时代对口支援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携手共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绚丽画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阿依沙拉·哈加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