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戏台藏愁绪:钦州采茶戏的传承困境

发布时间:2025-08-19 16:3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钰 黄玉婷 刘西   阅读 1.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钦州旧戏,声动百里绵长,韵绕千年不息。近日,广西师范大学“茶韵探影”调研团队来到广西钦州陈三剧团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探究钦州采茶戏的发展现状。

钦州采茶戏约于清代乾隆年间由江西传入,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这门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钦州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却深陷多重困境,传承与发展之路步履维艰。

图为剧团内简单陈放的戏帽

收入微薄是传承者所面临的首要难题。陈三剧团的丑角演员透露,剧团的日常收入全靠观众现场筹集,每人每天仅约四十元。去年文化局还会发放几百元补贴,今年却没了踪影。下乡演出虽能获得较多报酬,但需自行搬运道具、搭建和拆卸布景,过程繁琐复杂;且每场演出仅一两天,收益不稳定,难以支撑生计。

人才断层问题更为严峻。陈三剧团十几名成员中,最年轻的三十多岁,年长的已过五十,多年未有新鲜血液注入。从业四十余年的生角演员曾教孩子学戏,可孩子们如今纷纷前往广东打工,仅每年十二月临近春节时才回来表演一个月。年轻一代对采茶戏的疏离,让传承面临断代的风险。


▲图为剧团成员进行演出前的妆造准备工作

场地与设备的制约也不容忽视。调研团队了解到,永福街区的演出场地由政府提供,却实行着“年后先占先得”的规则,剧团需争抢场地才能获得表演机会。设备则是由团长准备,每次表演均需要一定的维护费用,由剧团演员平摊。这些不仅加重了成员负担,更限制了演出质量的提升。

图为剧团内简单摆放的演出装备

钦州采茶戏承载着桂南地区的文化记忆,是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钦州人心中不可磨灭的精神印记,如今却在收入、人才、场地的多重困境中挣扎,深陷传承难关。若想让这门传统艺术摆脱困境、重现生机与活力,还需更多政策扶持与社会关注,为传承者们点亮希望,让采茶戏在时代变迁中薪火相传,让更多人听到这带着泥土香的调子,让这缕乡音乡情在岁月里继续流淌。

文|王钰 黄玉婷 刘西

图|黄玉婷 陈佩瑶 莫伟涓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黄玉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