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韵岭南实践携手同心社区融汇“文化+”模式:亲子共绘龙舟传承端午非遗

发布时间:2025-08-19 16:0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景鹏   阅读 1.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8月7日,佛山市南海区同心社区内欢声阵阵,亲子家庭们正用彩笔描绘龙舟纹样,岭南特色的粤语童谣在活动现场回荡。活动以粤语为纽带,以绘本为载体,巧妙融合时令习俗、龙舟文化、家国情怀等主题,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亲子家庭的文化生活,更成为“百千万工程”在基层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展现了青年学子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与担当。

 一、“同阅坊”焕新:解锁岭南文化魅力

活动现场,粤韵·岭南实践团成员化身“文化引导者”,通过多元互动形式,让岭南文化“活”起来。

▲实践团成员为大家普及岭南文化

手工区内暖意融融,亲子家庭正执笔共绘端午龙舟画。彩笔翻飞,素白的画纸上浮现出龙舟雏形。爸爸妈妈们或俯身轻语引导,或放手让孩子挥洒创意;小画家们稚嫩的小手紧握画笔,一笔一划勾勒着心中的“水上蛟龙“。一幅幅童趣盎然、独一无二的龙舟画作便跃然眼前。

▲亲子家庭共作龙舟画

知识问答环节围绕岭南历史、传统节日等内容展开,家长和孩子踊跃抢答。通过趣味互动,参与者不仅加深了对本土文化的理解,更增强了文化认同感。活动结束后,许多家庭意犹未尽,纷纷表示希望社区能多举办此类文化体验活动。

二、古今对话:在伟大变革中感悟家国情怀

实践团队紧密结合新中国成立76周年以及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一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时代背景,通过对“伟大变革”主题进行系统且深入的凝练与分享,以古与今对比的独特视角,引导亲子家庭深切体悟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美好家园”的坚定守护以及国家发展所蕴含的磅礴力量,实现历史厚重感与当下责任感的深度融合。此外,活动还精心设置了“家国情怀故事会”环节,引导青少年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有机结合,在其内心深处种下爱国爱乡的思想种子。

▲实践团成员为大家普及爱国知识

三、岭南风情满场:龙舟精神与民俗体验

为了让文化传承更接地气,实践团与同心社区精心打造了岭南风情互动空间,通过多样化的体验项目,让参与者沉浸式感受文化魅力。

“龙舟鼓,响叮咚……” 实践团的小老师们化身故事魔法师,绘声绘色的讲述绘本,用地道醇厚的乡音,将龙舟竞渡的激昂、粽叶飘香的温情娓娓道来。台下的小听众们模仿着龙舟号子,喊得小脸放光。就在这声声模仿、句句跟读的趣味互动间,一个个鲜活的粤语词汇,像一颗颗种子,悄然落入童稚的心田里。

▲实践团成员与亲子家庭热情互动

四、数据见证成效: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

本次活动成效显著,通过粤语互动问答、民俗词汇教学(如“扒龙舟”“食粽”)等环节,实现了:100%儿童主动使用粤语应答,语言传承效果显著;95%家庭精准理解“团结奋进”的龙舟精神内核;100%龙舟画作体现“同心协力”主题,文化认同感大幅提升。

活动成功架起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社区服务与青年实践的桥梁,成为“百千万工程”助力社区文化建设的鲜活范例。

▲活动大合照

五、延续文化薪火,锚定未来传“粤韵”

 粤韵·岭南实践团计划联动社区、非遗传承人等力量,打造“粤语童谣传唱”“节气民俗手作”等系列活动,让岭南文化以更丰富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

 广东白云学院粤韵·岭南实践团将继续坚守初心,深入挖掘岭南文化精髓,特别是粤语文化资源,开发更多特色项目,如粤语绘本故事会、非遗手工艺工作坊等,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青春活力,让岭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撰文 | 杜晓雨、刘珊珊

图片 | 陈慧荧、万乐雅 

审核 | 吴景鹏、陈慧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景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