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脉新安医学,仁心服务桑榆

发布时间:2025-08-19 17:0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童文婷   阅读 1.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6日讯(通讯员 童文婷) 近日,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脉薪火”实践团于安徽省黄山市开启“三下乡”实践,围绕新安医学传承探索与养老院服务两大主题展开行动,在传承中医药文化与服务社会民生之间架起一座坚实的桥梁。

新安医学传承探索:解码千年医学智慧

新安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承载着数代医者的心血与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团成员怀着对传统医学的敬畏之心,深入新安医学发源地。在这里,他们与当地老中医促膝长谈,那些口口相传的医学故事,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让成员们深切感受到新安医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医学魅力。在新安医学研究中心,实践团成员沉浸于《医宗金鉴》《温病条辨》等珍贵医学典籍的世界。这些典籍宛如时光的容器,详细记载了新安医学先辈们在诊断疾病、配伍方剂等方面的宝贵经验。从基础的望闻问切技巧到复杂病症的辨证论治思路,先辈们的智慧结晶在字里行间熠熠生辉。成员们逐字逐句研读,不时相互交流探讨,将要点记录下来,仿佛与先辈们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医学对话。

图为团队成员聆听讲解员讲解新安历史文化知识

实践团成员走进新安医学博物馆,通过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新安医学的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和养生理念。馆内陈列着新安医学发展历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医疗器械,如古代的针灸铜人、药碾子等,每一件实物都诉说着新安医学发展的艰辛与辉煌。多媒体展示区则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生动演示新安医学的经典治疗案例和养生方法。讲解员拿起一株晒干的紫苏,对中医学专业的实践队员们说:“紫苏在新安民间既是炖鱼时去腥味的香料,《本草汇言》里也记载它能‘散风寒、和胃气’。你们学中医的都知道‘治未病’,新安医家最擅长把这道理融进日常——就像淋雨受寒后,喝碗紫苏生姜汤,这就是最朴素的‘药食同源’实践。”这番话让队员们深受触动。

回到住宿地后,中医学专业的小童结合《中医诊断学》课堂上学的“望闻问切”,想起自己爷爷冬天容易咳嗽。她想起讲解员说的紫苏功效,又查了新安医家吴谦《医宗金鉴》里的食疗方,向高年级的学长学姐求教做“紫苏杏仁茶”:把干紫苏叶和炒杏仁按比例混合,用开水冲泡后代茶喝。“紫苏温散,杏仁润肺,都是咱们学过的性味归经知识,这样搭配既安全又对症。”王学姐不仅和小童讲解了其中的原理,还特别提醒有高血压的老人少放杏仁。随即小童和76岁的爷爷视频,指导爷爷试喝两天后反馈:“早上起来不怎么咳了,这茶比药片喝着舒服。”放下电话,小童的眼眶微微发热。她忽然意识到,那些曾在《中医诊断学》课本上反复背诵的“辛温解表”“润肺止咳”,不再是冰冷的术语,而是能通过一杯热茶,实实在在地温暖亲人的良方。原来传承千年的新安医学,从未远离生活,它就藏在爷爷茶碗里的袅袅热气中,藏在长辈们口耳相传的养生智慧里。此刻,她更深刻地明白了“大医精诚”的含义——学医不仅是为了攻克疑难杂症,更是要用所学的每一个知识点,守护身边人的安康。

这些实践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课本上的“四气五味”,不是抽象的知识点,而是能通过简单方法帮老人缓解不适的工具。正如小童日志里写的:“当我们能用专业知识,教会老人一道养生茶、一个按摩手法,才真正懂了‘医者仁心’不只是一句誓言,而是落在实处的关怀。”这些举措更是让成员们更直观地感受其独特魅力,进一步加深了对新安医学的理解与认知。

养老院服务行动:践行医者仁心使命

在养老院,实践团成员将新安医学智慧转化为实际行动,用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为老人们送去关怀与温暖。他们为老人进行身体检查,依据新安医学理论,从整体观念出发,全面分析老人的病情,提供专业的健康建议。在黄山市养老院中,实践团的服务切实回应了老人们的需求。72岁的王爷爷患有轻度失眠,听了中药养生讲座后,尝试按学生教的方法用酸枣仁泡水喝,一周后反馈说“夜里醒的次数少了”。这样的细节被成员们认真记录,成为评估服务效果的鲜活案例。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为老人讲解健康知识

活动结束后,实践团结合收集到的20余份老人反馈和服务中心的实际需求,形成了一份《新安医学社区养老适配建议》,其中“定期开展学生义诊”“编制家庭中医护理手册”等具体想法的提出,得到了团队成员的一致认可,未来也会为此付诸行动。

这种把古籍里的医学智慧转化为老人能懂、能用的生活指引,让新安医学走出文化馆,走进日常养老场景,既让实践团的专业学习有了落地出口,也为社区养老注入了传统医学的温和力量,这样的探索或许能为同类实践提供一点可借鉴的思路。同时,举办健康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新安医学养生之道,帮助老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成员们还为老人进行推拿按摩和针灸治疗。他们运用娴熟的新安医学手法,精准地作用于老人身体的穴位和经络,缓解老人的疲劳疼痛。65岁的张爷爷肩颈僵硬,志愿者以滚法、按揉法配合艾灸,“肩膀松快好多,手法真管用!”的赞叹让成员深知,医术落地实践才是守护健康的力量。通过针灸调节身体机能、提高免疫力,让老人们切实感受到中医药的神奇疗效。老人们对实践团成员的专业服务赞不绝口,纷纷称赞中医药的独特魅力,这不仅是对实践团成员们专业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中医药文化的高度认可。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为老人艾灸

未来展望:传承创新,助力中医药事业发展

从为老人贴三伏贴到观赏新安医案,从最初给人测血压都会手抖,到能独立辨证建议,实践团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团队指导老师缪老师所说:“基层需要专业的健康守护,而大学生的成长,恰在这‘被需要’的实践里。”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合照

实践团成员表示,未来将继续秉持传承与创新理念,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严谨的态度深入研究新安医学。他们将致力于挖掘新安医学的潜在价值,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推动新安医学的创新发展,为中医药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积极开展科普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更多人宣传新安医学知识和理念,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信任中医药、使用中医药,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通讯员 童文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童文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