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黛瓦映文脉,古村新韵话传承。近日,湖南工商大学萌芽志愿服务团走进永州市新田县龙家大院与陶岭镇周家村,开展研学活动。学子们穿梭于明清古建与理学文化传承地之间,在雕梁画栋中触摸历史温度,于祠堂家训里感悟文化根脉。
寻迹龙家大院:雕梁画栋间的文化瑰宝
龙家大院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其精巧的建筑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志愿者们跟随当地向导,细致观摩了院内的木雕、石雕和壁画。栩栩如生的"龙凤呈祥"木雕、寓意吉祥的"喜上梅梢"石雕,无不展现着传统工艺和龙氏家族“诗书传家”的遗风。更有特色的是建筑门壁上的对联,展现了家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妙的书法艺术成就。古村现存匾额17方,门头墙壁的各种题榜有30余方,楹联128联。匾额楹联数量多、保存好、底蕴深,充分展现龙氏一脉诗书传家的遗风,堪称“对联村”。
走进周家村:理学文化的当代传承
周家村作为理学鼻祖周敦颐后裔的聚居地,650余年的岁月里始终浸润着“诚”“仁”思想的滋养。在原村支书周军华的带领下,志愿者们踏访了村中大祠堂。这里不仅是村民节庆团聚的场所,更是激励学子奋发向上的精神殿堂——每逢孩子金榜题名,全村人便齐聚祠堂庆贺,以传统仪式强化“耕读传家”的祖训。近年来,村里修缮了古门楼、惜字塔等历史建筑,更在爱莲公园融入廉政文化元素,通过石刻名言警句等方式,让传统文化精髓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这种代代相传、与时俱进的文化传承,让村落的精神血脉生生不息,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
青春赋能文旅:研学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从龙家大院的楹联墨宝到周家村的理学传承,从精雕细琢的建筑艺术到生生不息的家风文化,"萌芽"志愿服务团的研学之旅,生动诠释了传统村落"建筑承载文化、文化滋养精神"的深刻内涵。展望未来,团队将充分发挥青年优势,通过数字化保护让古建筑焕发新生,借助新媒体传播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以创新思维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为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持续注入青春智慧和时代活力。
此次研学实践,不仅是青年学子对传统文化的寻根之旅,更是一场青春力量与古村保护的深度对话。通过解码古村的文化密码,“萌芽”志愿服务团以创新思维搭建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青春方案。当年轻一代主动扛起传承与创新的责任,古村的青砖黛瓦便不再只是凝固的历史,而是成为流淌在乡野间的文化长河,在时代浪潮中奔涌向前,生生不息。
撰文 | 邓琳静
图片 | 陈思睿
审核 | 文佐时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匡珊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