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润壮瑶乡,推普助振兴 ——广西青年大学生推普社会实践团三下乡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19 17:48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2.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2025年8月9日至13日,“语润七百弄,言通壮瑶乡” 广西推普社会实践团奔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贡川乡龙眼村,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这支实践团来自东北农业大学,涵盖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动物科学等多个专业的青年志愿者,他们带着专业知识与青春热忱,以普通话为纽带,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注入语言动能。

实践团抵达龙眼村后,迅速投身调研工作。成员们分工明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负责梳理访谈逻辑、规范问卷内容,动物科学专业的同学凭借对家禽家畜的了解,快速拉近与村民距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同学则聚焦村民语言学习需求。在与村民韦先生的交流中,团队深入了解到当地语言的使用习惯:家庭交流以壮话和少数民族语言为主,对外交流时才用到普通话。村民们既珍视方言文化根基,也清晰认识到普通话在连接外界、拓展发展空间中的重要作用。

走访调研发现,当地语言使用呈现“家庭方言主导、对外普话刚需”特点。这让实践团明确:推普工作需尊重方言文化根基,同时聚焦村民实际需求,助力其突破语言瓶颈,拥抱更广阔机遇。成员们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语言生态背后的文化传承与发展需求,为后续推普规划提供扎实依据。

走访过程中,实践团成功发放并回收了上百份有效问卷。村民感慨道:“从小都是说的方言,以前村子的条件不好,老师教书时都是用的方言。我长大了接触到的普通话,而且长期使用方言,讲普通话时发音也会受之前说话习惯的影响,很难说的标准。希望下一代孩子能说得更好,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业和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这次你们能来我们这儿,真是太好了!”当被问到如果可以进一步提升普通话水平,他觉得会面临的困难“一个是这么多年了,使用方言都习惯了,一下子普通话用不来;二是也不知道去哪里学”。

针对村民的困惑和需求,实践团开启多维推普行动。在村头小卖部,实践团开展普通话实地教学,围绕日常交流、务工求职、子女教育等场景,志愿者们逐字逐句讲解发音和表达。在村民家中,为孩子讲解普通话在学习和未来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志愿者利用专业知识,为孩子们答疑解惑,播撒学好普通话的种子。在农田间,动物科学专业的志愿者将疫病防控、精准饲喂等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普通话传达给养殖户,同时理解他们的方言描述,实现高效的双向沟通,让推普更接地气、更实用;园艺专业的志愿者则为村民讲解科学种植技术,推广绿色栽培方法,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天的实践,“语润七百弄,言通壮瑶乡”广西推普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凭借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以调研为笔、推广为墨,在大化瑶族自治县龙眼村书写语言赋能乡村振兴的故事。未来,团队将持续深耕,发挥专业优势,针对推普难点,探索契合民族地区实际、助力乡村振兴的普通话普及有效路径,服务于地方发展需求,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使普通话成为瑶乡振兴的“加速器”,让民族地区在语言通、民心聚、产业兴的道路上,大步迈向美好未来,续写“语润壮瑶乡”的崭新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