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艺启径山”校重点暑期实践队赴杭州径山开展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19 15:3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洪果   阅读 2.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7月12日,怀揣着“文化活化”和“经济赋能”的目标,厦门大学“艺启径山”暑期重点社会实践队一行抵达“茶禅文化”发源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开展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这片以“茶禅一味”闻名遐迩的土地,拥有径山寺的千年古韵、千亩茶园的碧波荡漾以及丰富的非遗技艺。当这片土地步入新时代后,如何将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展新的形式表达出来,进一步提升其文旅品牌影响力与游客转化率,正是实践队此行的核心课题。

本实践队汇聚了艺术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经济学院及电影学院的同学,旨在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通过艺术创作、新媒体传播、经济学调研与公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径山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1 实践队一行在漕桥村文化礼堂前合影 王雨 


01 启程·实践队出发之前

在出发前,实践队就为此次出行做足了前期准备。首要任务是整体规划与深度融入。队员们首先与当地镇政府、漕桥村委会的相关负责人展开多轮深度对接,了解当地文化资源现状、发展瓶颈以及具体需求。在充分沟通基础上,结合前期策划,实践队内部召开了多次详细的工作部署会。

为了更好发挥学科优势,开展实践任务,十名实践队员分为艺术设计组、传播组、经济组三个核心小组。大家明确了各自在未来几天的核心任务、执行细节与协同方式。艺术设计组负责墙体彩绘和公益课堂设计;传播组负责短视频、纪录片拍摄及推文编辑的重任;经济组则聚焦于墙绘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估调研,并兼顾后勤保障。

 

 2 实践队在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楼内开展行前会议 李想 


02 丈量·实践队初抵径山

7月12日,实践队抵达径山镇,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有条不紊地分组开展工作,汗水与色彩在阳光下交融。

艺术设计组顶着烈日,深入漕桥村选定点位并确定墙绘初稿。他们不仅进行精确的墙面勘测,更注重前期调研——走访村民,倾听他们口述的漕桥村历史故事和对于墙绘内容的期望。在综合环境特点与村民意见后,艺术设计组确定了两大主题墙绘主题:一面是充满童趣与乡野风味的“田园火车”,另一面则是展现径山田园风貌的“牧童放牛”,并继续调色、上底、构图、填充色彩……

传播组也在同步行动,她们携带专业设备深入径山寺、茶园、古道,开始勘景拍摄并收集大量空镜素材,为后续的《窥见径山》系列短视频和宣传纪录片积累素材。其间,她们精心组织并拍摄了“点茶”技艺展示短视频。从茶粉研磨、注水击拂到沫浡呈现,完整记录了这项径山禅茶文化的精髓,为《窥见径山》系列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传播组持续记录墙绘过程,捕捉艺术与乡村碰撞的瞬间。

经济组正式启动调研工作。他们带着精心设计的问卷,在径山镇游客集散中心和村民聚居点开始进行问卷发放与初步访谈,了解游客来源、兴趣点、消费习惯,以及村民对乡村发展的看法和对墙绘项目的预期态度。同时,他们采访了杭州市径山镇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深入了解涵盖文化,旅游,乡村公共服务的统筹协调和政府层面对径山文旅发展的整体规划、政策支持以及对本次实践项目的期望。

 

 3 艺术设计组绘制“田园火车”现场 李想 摄

 

 4 传播组摄制《窥见径山》系列短视频点茶片段素材 洪果 


03 深耕·实践队持续推进

经过几日初步探索,创作渐入佳境,拍摄如火如荼,调研深入肌理,实践成果开始多点开花

艺术设计组经过连续奋战,“田园火车”主题墙绘宣告圆满完工!生动的画面立刻吸引了村民和过往游客驻足观看、拍照。她们全力攻坚第二面“牧童放牛”墙绘,色彩铺陈渐趋饱满,田园诗意跃然墙上。

艺术设计组也精心准备并主持了“厦大实践队&杭州径山镇”公益课堂。在7月15日、16日的课程中分别讲解了“诗朗诵”和“茶水画”,吸引了数十位当地儿童的参与。孩子们画出独一无二而缤纷多样的茶画,村民们执笔体验水墨的禅意,现场气氛热烈。传播组全程记录下这艺术浸润乡村的温馨场景。

传播组除了记录公益课堂,还深入径山寺及周边核心景区,进行了《“径”往林深处,“山”自显归途》宣传纪录片的主体素材拍摄,围绕“城市人回归自然”的情感诉求,捕捉径山的静谧与疗愈力量。同时,继续为《窥见径山》系列拍摄径山步道、径山寺等素材。

经济组继续在墙绘区域及周边扩大问卷发放范围,并对收集的问卷数据和访谈记录进行初步整理。他们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原理,尤其关注来自政府、游客、村民和商家等不同群体对墙绘经济的反馈,尝试构建初步分析模型。

 

 5 “茶水画”公益课堂实践队与儿童互动的热烈现场 王雨 摄

 

 6 经济组采访杭州市径山镇党群服务中心主任现场 洪果 


04 收获·实践队成果初显

实践进入尾声,成果丰硕正呈现7月18日,实践队一行为此次“艺启径山”实践之旅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艺术设计组对第二面墙绘进行精修和收尾,最后一日更是全队成员共同作画。在日落时分,两幅大型主题墙绘作品正式落成!斑驳的老墙焕然一新,成为漕桥村亮丽的新文化地标。队员们还随机对在墙绘前打卡的游客进行了访谈,直观了解游客对墙绘的审美感受和文化认同度。

传播组开始进入素材整理和剪辑阶段,对海量的纪录片、短视频素材进行筛选和粗剪,构思叙事逻辑,并进一步进行后期细剪包装。同时,开始撰写实践总结推文和新闻稿并进行投递。

经济组在初步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核心发现,撰写墙绘经济调研报告,以径山镇漕桥村墙绘经济为切入点,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型文化项目的经济效果评估提供了一套可参考的调研思路和方法。

 

 7 艺术设计组“牧童放牛”墙绘全貌 李想 摄

 

 8 实践队一行在墙绘成果前合影 王雨 


05 尾声·赋能致远

“作为从径山镇走出去的孩子,我之所以选择艺术融合文旅促进乡村振兴为主题,是因为在我成长过程中,能看到大家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土生土长在径山镇的实践队队长陈楠茜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实践的真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此次“艺启径山”实践,正是厦大学子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乡村建设,助力精神富有的生动写照

短短七天,厦大学子在径山的热土上,用专业和汗水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青春答卷。当缤纷的墙绘成为游客镜头下的风景,当公益课堂的笑声在村中回荡,当调研数据印证着艺术的经济价值,厦大学子晒黑的皮肤,是青春在乡村振兴画卷上最动人的底色。艺启青春,笔绘青春,彩绘梦想——径山的故事仍在续写,而高校智慧与乡村沃土融合共生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撰文 | 洪果 王雨

图片 | 李想 王雨 洪果

审核 | 林景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洪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