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梦乡土,科技点亮未来——广师大照“量”未来团队多元实践精准赋能“百千万工程”

发布时间:2025-08-19 15:3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蔡汇敏   阅读 4.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关于科技兴农、文化铸魂、普惠民生的核心要求,2025年7月13日至19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照“量”未来实践团深入河源市紫金县凤安镇,开展了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充分发挥光电学科优势,聚焦“科技赋能乡村、青春服务民生”主线,精心实施科普下乡、产业调研、校园讲座、防诈助农、光学实验、文化传承、IP设计等七大行动板块,为凤安镇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青春动能,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图为实践团与孩子们的合影

科普讲座:播撒科学火种,守护乡村未来

实践团立足光电专业特色,为凤安镇仁里村青少年量身打造了“光健康”与“量子点科技”两场科普讲座。从日常光线对生物节律的影响到纳米科技的奇妙应用,队员们用动画演示和生活类比,将深奥知识转化为趣味课堂,点燃了孩子们的科学热情。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开展科普讲座

光学实验:启蒙智慧火花,点亮探索童心

实践团依托光电学科优势,为仁里村儿童精心策划了三场“多彩的光”光学实验。“三棱镜色散”实验将抽象的光学原理,瞬间转化为孩子们手中七彩斑斓、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景象;“3D全息投影”带来虚实交错的视觉体验;而“手摇发电机”则让孩子们在亲手摇动中感受能量转换的奇妙。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孩子们演示3D全息投影效果

科普摆摊:明眸行动点燃护眼热情

在村委广场前,实践团的科普摊位成为亮点。实践团聚焦乡村健康需求,以“科学用眼”为主题,用新奇的光学实验玩具吸引青少年参与互动。同时,队员们化身科普讲解员,通过实物演示与通俗讲解,将专业的“20-20-20”用眼法则转化为生活小妙招。同时,团队系统收集了调研问卷,实地测量学习环境光照数据,为后续新型光源产品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向孩子们讲解科学用眼知识

产业赋能:科技助力“绿金”飘香

仁里村的百亩香水柠檬基地是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调研产业带动村民增收的实践案例,并结合光电技术,探讨光谱分析、转光膜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前景。“一颗柠檬如何激活一方沃土?”队员们用专业视角为特色产业升级建言献策,助力“小柠檬”走向“大市场”。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柠檬基地负责人探讨柠檬生长情况

服务民生:防诈宣传与科技助农暖人心

针对乡村防诈需求,队员们走村入户发放《防诈手册》,用方言讲解“三不一多”要点,守护村民“钱袋子”;在稻田菜园里,实践团与乡亲围坐畅谈“未来农场”,介绍转光膜等农业新技术,让科技助农理念深入人心。一位村民热情竖起大拇指:“这些年轻人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希望!”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向村民介绍科技助农知识

忠义铸魂:传承历史薪火,激荡青春血脉

实践团深入挖掘凤安文脉,倾情摄制《温泉水热、青碑未冷》微团课。以“书生扛旗”“山河回响”等动人篇章,在历史现场再现明末岭南英烈忠义精神,将厚重的家国情怀融入青年视角,让红色基因深深扎根于新时代的青春血脉。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进行微团课拍摄

文脉传承:IP设计激活乡村文化基因

立足仁里村发展需求,实践团深度梳理了村中荷花池与紫金格木古树承载的自然与人文价值,并打造了富有吸引力的文旅IP形象——“好运莲莲”和“百年木客”,旨在擦亮仁里村生态文化名片,为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积蓄势能。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设计”好运莲莲“文创IP

青春答卷:汗水浇灌乡土,科技服务民生

一周的凤安实践,是广师大光电学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诠释。从暴雨中协助村民抢收稻谷的汗水,到柠檬园里探讨光谱助农的专业对话;从实验室精密数据到田间地头的实用技术,队员们用脚步丈量民情,以专业赋能发展。凤安之行是起点而非终点。团队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科普讲座常态化、科技助农长效化、文化IP产品化,让青春智慧在服务“百千万工程”、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的征程中持续闪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蔡汇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