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9日讯(通讯员 唐倩、龚欣钰)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优秀音乐艺术,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青禾铁韵·星火传承”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22日走进古桑街道爱心暑托班,开展了一场以“唱红·传承——《茉莉花》与何仿的故事”为主题的宣讲活动。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互动问答和红歌学唱等形式,让暑托班的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红色音乐文化的魅力。
图为实践组员罗泽延讲课 魏思佳供图
活动以实践组员带领孩子们学唱《茉莉花》的片段,并播放了《保卫黄河》《红星歌》等经典红歌拉开帷幕。孩子们跟随旋律轻轻哼唱,现场气氛热烈。暑托班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茉莉花》背后的故事更激发了孩子们对音乐和历史的热爱。
图为实践组员罗泽延提问 魏思佳供图
活动伊始,实践组员以《茉莉花》的全球传播为切入点,向孩子们讲述了这首经典民歌背后的故事。生动地介绍了何仿如何从民间艺人那里记录《鲜花调》,并对其进行改编,最终使《茉莉花》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声音”。实践组员还特别提到,《茉莉花》在重大历史时刻的奏响,如1997年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1965年万隆会议等,让孩子们感受到这首歌曲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听得入神,不少人对《茉莉花》在国际舞台上的演出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举手提问。
随后,实践组员重点讲述了何仿的生平经历,特别是何仿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创作。实践组员详细介绍了何仿在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民兵之歌》《反攻》等歌曲,这些歌曲在战士和民兵中广泛传唱,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士气。解放战争时期,何仿又创作了《练兵》《去掉一个大祸害》等歌曲,为部队士气的提升作出了贡献。朝鲜战争期间,何仿创作的《慰问前方战士》和《前进在陆地天空海洋》等作品,进一步展现了何仿对国家和军队的深厚情感。
图为实践组员罗泽延介绍人物 魏思佳供图
实践组员还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何仿能在战争年代创作出如此鼓舞人心的歌曲?”孩子们积极发言,有的说“因为何仿热爱祖国”,有的说“因为何仿善于观察生活”。实践组组员罗泽延告诉孩子们:“何仿的音乐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是因为何仿始终扎根人民,用音乐传递力量。”
实践组员讲述何仿在改革开放后的艺术成就,特别是何仿为歌颂邓小平和改革开放创作的《将军骑马上雪山》《我从江南到天山》等歌曲。分享了何仿离休后仍坚持创作的故事,如为南京市“我爱南京”征歌比赛创作的《南京的风姿》荣获一等奖。马滢特别强调,何仿不仅是一位音乐家,更是一位文化传承者,他写了许多回忆淮南“大众剧团”的文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实践组员还鼓励孩子们学习何仿“一生为人民创作”的精神,并提问:“何仿为什么能坚持创作一辈子?”孩子们踊跃回答,有的说“因为何仿有热爱”,有的说“因为何仿有责任感”。
图为实践组员合影 魏思佳供图
此次宣讲活动通过生动的故事、互动问答和红歌学唱,让红色音乐文化走进暑托班,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青禾铁韵·星火传承”社会实践团队表示,未来将继续开展类似活动,让红色文化在青少年中生根发芽,代代相传。(撰稿:肖睿琦 图片:魏思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唐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