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照乡土:AI通识进白土镇 科技种子播心间

发布时间:2025-08-18 21:5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汪子涵   阅读 8.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日,宿州市萧县白土镇的晨光刚漫过麦田,来自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微光志愿宣讲团”的志愿者们已带着电脑、教具和满满一箱奖品,走进了镇爱心托管中心的院子。“AI通识进乡村”志愿服务由此拉开序幕——这场以科技为纽带的相遇,不仅让乡村孩子触摸到AI的温度,更让志愿者们读懂了乡土与科技碰撞的力量。

“大家见过会画画的机器人吗?”在AI绘画体验课上,志愿者孙瑞琪同学举起平板电脑,屏幕上正实时生成孩子们描述的“会飞的西瓜”。当粉色瓜皮、带着翅膀的卡通形象跃然屏上时,8岁的小雨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我能让它加上星星吗?”这个瞬间被志愿者用镜头定格,也成了课堂互动的缩影。为了让8至12岁的孩子听懂AI原理,志愿者们把“算法”比作“给机器人写的说明书”,把“数据训练”说成“教机器人认东西”,还设计了“AI 猜动物” 游戏——孩子们模仿动物叫声,让语音助手识别,猜错时的哄堂大笑与猜对时的欢呼,让科技知识变得像夏日蝉鸣般生动。

图1.宣讲团成员孙瑞琪为孩子们讲解AI时代 祁议瑶供图

图2.孩子们积极回答问题 祁议瑶供图

互动环节里藏着许多温暖的细节。在“AI小侦探”知识问答中,志愿者准备了印有机器人图案的笔记本、卡皮巴拉的水笔作为奖品。当问到“AI 能帮农民做什么”时,留守儿童小宇怯生生地说:“能看看庄稼渴不渴吗?”这个答案让志愿者们惊喜不已——原来孩子们早已从家人的劳作中,悄悄感知着科技与生活的关联。志愿者当即邀请他上台抽奖,拿到奖品后,小宇把挂件别在书包上,一整天都没摘下来。“这些互动不只是知识传递,更是让孩子们觉得‘科技和我有关’。”宣讲团负责人孙瑞琪在复盘会上说。

图3.宣讲团成员与孩子们的温馨互动场景 祁议瑶供图

除了课堂里的启蒙,走出教室的实践更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在白土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智能温室内的AI传感器正实时监测湿度、光照,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被志愿者转化为“大棚里的天气预报员”。当孩子们看到机械手精准采摘圣女果时,10 岁的小杰拉着志愿者的手问:“它能摘我家院子里的枣子吗?” 而在邻近的葡萄基地,技术员用手机展示AI病虫害识别系统 —— 对着叶片拍照,就能立刻显示是否生病。孩子们踮着脚围在手机旁,看着屏幕上跳出的 “健康”二字,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原来AI不只是在手机里说话,还能帮葡萄‘看病’。”回程的路上,小宇轻声说。

图4.宣讲团成员参观校区 祁议瑶供图

这样的瞬间不断发生:有孩子把画了AI机器人的纸条塞进志愿者口袋,有家长特意来问“下次还来吗”,还有志愿者在日志里写下“他们眼里的光,比奖品更亮”。最后的成果展上,孩子们用AI生成的画作贴满了整面墙,从“会种田的机器人”到“能陪说话的小助手”,每一幅都藏着对科技的想象。

图5.宣讲团成员与孩子们的温馨互动场景 祁议瑶供图

图6.宣讲团成员与老师合影留恋 祁议瑶供图

离镇时,志愿者们把剩余的文具和AI科普绘本留给了托管中心。“微光或许微弱,但只要能在孩子们心里埋下一颗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正如宣讲团在总结中所写,这场 AI 通识之旅,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用科技搭建起城乡连接的桥梁。而白土镇的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喊出的 “我们也会用AI啦”,正是这个夏天最动人的回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汪子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8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