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8日讯(通讯员 张婕霓、张红瑶、刘欣、姜艳群、李欣然、张馨、唐炜、康俊宇、范思敏、程晓冉、唐媛) 废弃的鸡蛋托“长”出蘑菇、“开”出花朵、“变”身威武恐龙;斑斓的超轻粘土“流淌”成山川河流、“跃动”成萌趣挂件……7月25日,一堂由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寸草心计划”塘韵薪禾公益实践团带来的“创意魔法课”,点燃了衡南县三塘联合学校松山中学孩子们的热情,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环保理念与艺术美育奇妙编织。
(图为实践团成员教授孩子们制作 姜艳群摄)
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以生活中常见的废弃鸡蛋托为“教材”,向孩子们生动讲解随意丢弃的危害,传递“变废为宝”的绿色理念。孩子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拿起剪刀、颜料和画笔,释放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毫不起眼的蛋托在巧手中焕然新生:剪剪贴贴,可爱的蘑菇盆栽“长”了出来;涂涂抹抹,绚烂的花朵“绽放”开来;捏捏塑塑,憨态可掬的小乌龟、栩栩如生的蜜蜂甚至威武的“小恐龙”纷纷诞生。看着自己亲手创造的奇妙世界跃然桌上,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和喜悦。“原来蛋托还能做这么好看的东西!我回家也要收集起来做手工!”杨瑾兴奋地举起她的“蛋托小恐龙”,声音里满是惊喜。
(图为孩子们专注创作超轻粘土作品 姜艳群摄)
紧接着,“超轻粘土创想家”环节开启。色彩缤纷的粘土瞬间俘获了孩子们的心。小手飞快地揉捏、塑形:俏皮可爱的卡通人物从掌心“蹦”出,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挂件在指尖“诞生”。更有孩子凝神屏息,将心中故乡的青山绿水、田园屋舍,浓缩成精巧的粘土微缩景观或别致的迷你盆栽。琳琅满目的作品交相辉映,宛如一座由童心和巧思共同浇灌、蓬勃生长的创意花园。
(图为课程结束合影 姜艳群摄)
这场别具匠心的“创意工坊”,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环保的信念,浇灌了艺术的嫩芽,也厚培了乡土的情怀。废弃蛋托的华丽“变身”、彩色黏土塑成的山河梦想,不仅点亮了乡村午后的时光,更映照着衡阳师范学院学子赋能乡村教育、普及美育的初心。实践团成员范思敏动情地说,“看到孩子们专注的眼神、灿烂的笑容,还有那些充满灵气的作品在指尖绽放,我们真切感受到,美的种子正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