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8日讯(通讯员 任树森 王晓伟)七月骄阳灼烤着鲁西平原,金色麦浪在热风中翻涌。2025年7月19日,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的乡间阡陌上,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耕旅兴农暑假社会实践队成员踏着滚烫的土地前行。实践队员穿行于田垄沟壑,在蒸腾的热气中探寻耕地景观创新与农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
田畴新景入画来
实践队员走进农田示范区时,眼前的景象颠覆了传统认知。紫小麦与金玉米交织成巨幅农耕图景,蜿蜒的芝麻田埂化作观光步道,北斗导航划定的研学区域里,生态沟渠栖息着翩跹的豆娘。队员们俯身观察土壤墒情监测设备,指尖轻触田边竹制的昆虫旅馆,在测绘板上勾勒作物布局。当实践队员们穿行于彩色田块间,发现生产性耕地已悄然转型为可游可赏的生态空间。队员们用脚步丈量着土地功能的创新拓展,见证农田如何通过艺术化设计焕发多维价值。
图为阳谷县耕地景观。王晓伟 供图
文脉点染品牌新
运河文化体验坊内,实践队员的目光停留在特色农产品展台。以景阳冈传说为灵感的杂粮礼盒上,武松打虎剪纸跃然眼前;节气景观柱前,实践队员们积极扫码聆听浑厚的运河号子。正值麦收文化周,队员们融入游客群体,记录下游客体验石磨碾麦的欢快场景。展柜中融入地域文化的商品格外引人注目,队员们仔细比对纹样细节,在记录本上勾画设计元素。农耕文明正通过现代创意焕发新生,成为连接城乡的情感纽带。实践队员们触摸着温润的麦粒包装,感受文化基因如何为农产品注入独特生命力。
图为阳谷县景阳冈文化所在地。王晓伟 供图
云端智链产业兴
智慧农业中心光影交错,实践队员沉浸在数字农旅的探索中。电子屏幕实时展示着农田作业场景,窗外翻滚的麦浪与直播间画面交相辉映。队员们操作"掌上农园"系统,目睹城市家庭远程参与种植决策的过程。当讲解员展示秋收定制粮箱时,队员们记录下消费者与农田建立的情感联结。数字技术正悄然重塑产业链条,农田通过云端成为可视化的信任载体。实践队员们凝视屏幕上跳动的环境数据,感受科技创新如何打破田埂与城市的边界。
图为实践队员询问村民耕地情况。王晓伟 供图
夕阳熔金,麦浪渐染霞光。返程途中,实践队员的衣襟沾满麦香,记录本上布满田野的印记。这一天,队员们用双眼捕捉耕地功能的创新蜕变,用双手触摸农耕文化的现代表达,用心灵感知科技赋能的产业脉动。阳谷大地上,纵横的阡陌仿佛在诉说:当沃野成为画卷,农事成为媒介,乡村振兴便有了生生不息的源泉。实践队员们带走的不仅是调研成果,更是对农耕文明创新传承的深切体悟。
图为耕旅兴农暑假社会实践队成员合照。李英姿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任树森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