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3日讯(通讯员 姜伟)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民生百态的鲜活载体。当青春力量与基层治理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7月10日塔里木大学“润心服务队”走进塞上明珠社区,以“脚力”丈量社区,用“脑力”破解难题,在老旧小区改造的民生课题中,书写青年参与基层治理的生动注脚,让青春在服务社区、聆听民声中绽放别样光彩 。
一、社区“深度行”:聚焦民生痛点,叩响治理之门
在城东老旧小区,斑驳树影洒落地面,塔里木大学“润心服务队”的年轻身影穿梭于楼栋间 。不同于过往“三下乡”奔赴田野,这次他们将调研根系扎入城市社区基层治理土壤,开启历时十五天的“社区深度行”,聚焦老旧小区改造这一民生痛点。他们穿行在设施陈旧、无电梯的楼宇间,直面居民爬楼艰辛。走访中,低层住户对加装电梯后采光、噪音的担忧,与高层老人迫切需求的矛盾,逐渐清晰。
在小区树下,身着志愿服的队员,与手持工具的老人交流认真记录诉求,让调研从纸面走向真实生活场景。
▲图为队员向老人进行实际调研
二、参与式实践:搭建协商平台,淬炼青春认知
青年学子不满足于记录问题,化身“社区规划师”,组织“参与式愿景工作坊”。在社区活动室,白发老人、低层住户、物业代表与学子围坐。同学们凭专业所学,制改造效果模拟图,展电梯加装对低层采光实际影响;架简易噪音测量装置,用数据消弭疑虑。
年轻声音穿针引线,引导各方诉求表达。二楼反对住户见证详实数据、聆听高层老人艰难后,态度松动:“孩子们算得明白,邻里该互相体谅。” 从困惑居民对政策理解模糊,到在耐心讲解中悟到沟通温度胜条文;团队遇闭门羹、观点碰撞,却磨去书斋理想化,触摸到治理复杂与人性温度。队员日记写道:“纸上谈‘治’终觉浅,社区书页满是居民柴米期盼。”
实践团结束行程时,带走凝结居民共识的调研报告与电梯加装方案,更埋下协商共治种子。他们提出“校地共建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室”构想,获街道积极回应。
▲图为“润心服务队”在社区前合影留念
在“塞上明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前,队员们身着志愿服,手举队旗,这是青春与社区同频共振的见证。每一次俯身倾听、用心调和,都为城市生活添温暖一笔,青年实践之光,正照亮“人民城市”共建之路,让社区治理在青春助力下,迈向更具温度与活力的未来。
文字|赵倬乾姜伟
摄影|寇龙豪李梦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