缀韵寻迹,声传客语:广西师大实践团的乡音守护之旅

发布时间:2025-08-18 23:3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吕玉琳   阅读 3.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1日讯(通讯员 吕玉琳) 近日,客语缀韵寻迹实践团深入玉林市区、平顶山社区及平野小学,开展“缀韵寻迹,声传客语”系列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分层调研、课堂实践等多种形式,既让更多人认识到客家方言是客家文化的鲜活载体,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与民俗风情,还能推动社会关注客家话的传承困境,吸引更多人参与保护,让这一古老语言在当代得以延续与发展。

7月7日,一场生动的客家话宣讲活动在龙胜镇平野小学举行。活动由广西师范大学客语缀韵寻迹实践团策划,通过轻松有趣的形式,让客家话这一承载着地方历史的“活化石”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方言文化课。

图为团队成员在平野小学宣讲

7月8日,客语缀韵寻迹实践团深入玉林社区,围绕客家话词缀的使用现状展开调研,通过与社区客家人的交流,清晰呈现出 “阿、牯、嫲” 等特色词缀在代际间的变迁轨迹。这些词缀不仅是语言表达的组成部分,更承载着特定时代的生活印记与情感联结,其使用频率与感知差异,成为观察客家语言文化演变的重要切入点。

图为团队成员在玉林社区宣讲

7月9日,客语缀韵寻迹实践团走进玉林乡村,与当地中年客家人深入交流。在时代变迁的浪潮中,客家话词缀的使用场景不断变化,而这一群体对词缀的坚守与调适,恰似一条维系亲情、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情感纽带,折射出客家文化传承的复杂图景。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客家中年人图片

7月10日,成员们走进陆川地区,以深度访谈、口述史采集、参与式观察等形式,聆听青年客家人讲述他们与客家话相关的故事。他们表达了对方言的复杂情感——既有因不流利产生的疏离感,也有对祖辈故事的好奇与对“根”的追寻。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客家青年人

此次实践远超普通调研,让人们认识到客家话是客家文化的鲜活载体,承载着迁徙史、智慧与认同。其聚焦词缀代际变迁,为观察客家语言文化演变提供了视角,反映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活动还推动社会关注客家话传承困境,凝聚保护力量,助其在时代中延续生命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吕玉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