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叶紫涵、陈子俨、方舟)分娩,关乎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希望,分娩镇痛的推广和先进生殖保健技术的下沉逐渐成为当下医疗领域的重要课题。秉持着促进全生命周期健康、助力医疗服务优化的初心,近日,温州医科大学“医娩同舟”团队开启了对温州各区县医院的调研之旅。
实践团成员走访了苍南、平阳、乐清、龙港、永嘉、瑞安六个区县的17家医院,深入同当地的产科医生、麻醉医生、助产士、产房护士和孕妇及其家属交谈,获取了大量问卷,以多元的视角、全方位地探寻分娩镇痛工作推广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为推进医疗资源“最后一公里”落地实施和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构建贡献青春力量,让生育在全社会的关注与呵护下,变得更加从容、美好和充满希望。
政策落地,医途向暖
自2018年,国家卫健委联合相关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的意见》以来,麻醉医疗服务领域的扩展及镇痛服务的创新便不断推进。2022年,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家中医药局在1015家医院推进疼痛综合管理试点,重点加强椎管内分娩镇痛。2023年,分娩镇痛模式进一步推广至二级以上医院,提升了孕妇就医体验。
为进一步落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2025年5月19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分娩镇痛工作的通知》,推动了综合医院、妇产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广泛开展分娩镇痛服务。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产科医生
在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瑞安市人民医院的调研中,成员们从多名医生的口述中了解到,该院的分娩镇痛技术使用率高达80%-90%。约70%-80%产妇群体主动选择分娩镇痛,其余未选择镇痛的产妇绝大部分是由于生产发生快、时间紧、过程顺,无法及时跟进镇痛措施。
政策的推进在构建生育友好型医院的道路上卓有成效。在构建生育友好型医院的道路上,不仅是分娩镇痛技术的全面推广,完备的镇痛监护设施的部署、专门的产科麻醉医师的配置,甚至细微到为孕妇病房设计良好的采光、选用俏皮的粉红色瓷砖装饰生育中心,都体现了医院在设施与资源配备上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
积弊犹存,观念难破
在调研的过程中,实践团的成员们发现导乐分娩、镇痛技术的推行存在区域及经济阻力,医疗资源下沉的困难、落后生育观念的桎梏、民众医学科普的缺位等现实因素都是阻碍分娩镇痛“最后一公里”落地施行的藩篱。
在对瑞安市妇幼保健院以及永嘉县妇幼保健院的调研采访中,成员们了解到:一方面,对生育分娩的认知落后缺失仍普遍存在。多数大龄长辈仍对分娩镇痛技术心存顾虑,疑心其会影响胎儿脑部健康,阻碍胎儿智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存在崇尚自然生产的观念,认为“生产痛”是新生命诞生的必由之路。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永嘉县妇幼保健院产科医生
另一方面,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也成为了产妇接触到分娩镇痛技术的阻隔,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麻醉师资源的紧缺和即时调配的困难与产妇分娩时间的不确定及紧迫性的矛盾。在调研过程中,成员可采访到的麻醉师极少,大多数均在手术及工作中,有些只能在手术室门内接受成员的采访,侧面反映了麻醉师资源的紧张。
宣传添翼,众行致远
在乐清市人民医院的调研中,成员们惊喜地发现墙壁上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处设有很多关于产检孕检注意事项、孕期常见并发症处理以及分娩镇痛技术科普的宣传单。医院还配有家属陪产、产后手续一次性办理等备产顺心、生育便利、产后康养的配套服务。据悉,该医院还在门诊开设了“孕妇学校”,向准妈妈们传授产前筛查、孕期营养体重管理等知识,进行孕产期心理疏导,同时推出了免费的线上咨询服务。
▲图为乐清市人民医院宣传栏
经采访本院护士后成员们了解到,医院采用线上线下多维度结合的科普宣教方式,通过搭建融媒体矩阵,开阔宣传窗口,进一步提高生育科普广度。这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有的护士在采访中提到:“年轻一代的孕妇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提前了解了分娩镇痛的事情,有些人就主动到医院询问打镇痛的相关事宜,对分娩镇痛的接受程度特别的高。”凸显了网络时代以新媒体为媒介推广生育友好理念的重要价值。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乐清市人民医院发放调研问卷
通过走访医院,见证产妇生育的坚韧,实践团的成员们也更加理解了“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深沉含义。分娩镇痛技术,正努力为她们卸下这份沉重。生育之恩重逾山海,“医娩同舟“实践团愿以所学为笔,以实践为墨,守护每一次分娩的希望,回报到这份生命传承里,让“生之不易”,皆有“护之有力”的回响,为分娩痛交上一份“温情”答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子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