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三下乡“二次留守儿童”媒介依赖现象调研团队,来到了位于相山区濉河附近的一家天津包子铺,对经营这家店的一家人——小康(化名)和他的父母进行了深度采访和调研。
图为调研团队成员与小康一家
小康今年13岁,开学即将开始初中生活。和许多二次留守儿童一样,小康从小与父母真正相处的时间较少。他的父母每天凌晨三点半起床,直到十点才能收摊休息。忙碌的工作让父母无暇陪伴小康,手机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他重要的陪伴者。
图为小康的父亲在店里忙碌
“我从幼儿园开始就接触手机了。”小康回忆道,“那时候爸爸妈妈忙,就让我用手机看动画片,或者玩一些简单的游戏,这样我就不会乱跑。”随着年龄增长,小康对手机内容的兴趣也逐渐从动画片转向了短视频和游戏。他喜欢在抖音上搜索乒乓球视频,学习偶像马龙的打球技巧,也喜欢和小伙伴一起在游戏里体验虚拟世界的刺激。
图为团队成员与小康交流
然而,手机带给小康的不仅仅是娱乐和放松。小康在和团队成员交流中表示,在小学有一段时间比较喜欢玩手机,那段时间成绩也下降很多。在聊天过程中,团队成员也发现了小康那段时间沉迷手机主要是为了和小伙伴有共同话题。小康表示“同学说一些抖音上的热门梗,自己不知道就会显得格格不入。”但小康最后表示,看到父母每天辛苦工作,他如果不好好学习,会产生愧疚感,所以他现在每天会控制玩手机的时间。
图为团队成员与小康交流
小康的父亲表示,孩子小时候玩手机比较多,因为玩手机的时候他能乖乖待在店里。小康父亲也深知手机对孩子的影响,所以小康稍微大一点就逐渐限制他使用手机的时间。但由于工作繁忙,他无法时刻监督孩子,只能偶尔进行检查。小康的父亲无奈地表示:“忙的时候管不了他,他拿手机玩的时间可能会长一点。”
图为团队成员与小康父亲交流,孩子坐在一旁倾听,小康母亲在做饭
在团队成员的与小康父亲的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小康父亲小时候也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陪伴。“我不想我的孩子和我小时候一样,所以尽可能都带在身边”小康父亲说道,“为了挣钱还是忽略了孩子,让他成为了二次留守儿童。”
图为团队成员与小康的父亲交流
其实小康一家并非个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跟随父母来到城市生活,成为“二次留守儿童”。他们面临着与父母聚少离多、社交圈狭窄、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更容易对手机产生依赖。针对这一现象,调研团队认为社会应加强对“二次留守儿童”的关注。父母应尽量多陪伴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欣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