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初垂,钦州永福街区的老戏台前渐次亮起灯笼。晚上八点整,陈三剧团的丑角演员轻抖水袖,一声清亮的“哎嗨哟”划破晚风,台下零星的掌声与吆喝声随之而起。这场延续了十余年的“深夜戏幕”,正以最朴素的方式,诉说着钦州采茶戏的坚守与日常。为探寻钦州采茶戏背后的故事,2025年7月27日,广西师范大学茶韵探影小分队展开了调研活动。
图为演员表演钦州采茶戏从兴趣到饭碗:一群人的半生戏缘
丑角演员告诉调研团队成员,自己年轻时因爱听采茶戏,跟着村里老艺人学习基本功,没想到这一学便再也放不下。如今,她所在的陈三剧团有十几名演员,最年轻的32岁,最年长的53岁,“我们这些人,有的是师傅带出来的,有的是看了几十年戏自己跑来学的,图的就是个‘喜欢’。”
图为丑角演员向团队成员讲述演艺经历
四十年坚守:生角演员的钦州采茶戏传承路
生角演员表示他在四十多年前,从采茶戏一开始发展就开始演戏了,见证了采茶戏在钦州发展变迁。他曾让孩子学采茶戏,如今孩子多在广东打工,每年12月会返乡表演一月 。
图为生角向团队成员讲述传承经历
从日常到舞台——钦州采茶戏的街头演绎日常
在钦州,像陈三剧团这样的民间采茶戏团有几十个,分散在钦南、钦北等城区。永福街区因人流集中、场地便利,成了多数剧团的“固定舞台”——每天傍晚六点多,团长最先到场支起幕布、调试音响;七点,演员们围在小化妆镜前描脸谱、别头饰;八点,大幕拉开,一场融合着方言俚语、乡音乡情的表演准时开始。
图为演出前工作人员布置舞台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以表演者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为脉络,挖掘传统艺术传承密码。此次调研记录的不仅是钦州采茶戏的表演日常,更是对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期许。正是这份热爱与坚守,让钦州采茶戏在时代更迭中,生生不息。
文|刘西 黄玉婷 王钰
图|黄玉婷 莫伟涓 陈佩瑶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黄玉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