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闪耀边境线:玉溪师范学院学子绿春行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18 13:3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彭星   阅读 6.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近日,玉溪师范学院“振边国韵”宣讲团深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岔弄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立足地方文化资源,结合边境地区实际需求,通过防溺水安全教育、厚植家国情怀、深入家访调研等形式,服务边疆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一、筑牢安全防线:防溺水教育进社区

绿春县地处边境,水系丰富,暑期是溺水事故高发期。针对当地留守儿童监护力量相对薄弱的特点,宣讲团在岔弄社区精心组织了防溺水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通过生动的讲解、真实的案例分析、实用的互动演练,向参与的儿童和家长普及了关键知识:

·如何识别危险水域

·避免独自或未经许可下水游泳

·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自救与救援技能,活动有效提升了当地儿童及监护人的

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

图为:振边国韵宣讲团开展防溺水实践演练

二、厚植家国情怀:国歌精神润童心

宣讲团充分发挥聂耳故乡(玉溪)的文化优势,在岔弄社区为哈尼族、彝族儿童带来了一场特别的国歌主题教育活动:

·追忆烽火岁月:团队成员在社区活动室为孩子们讲解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和聂耳的生平故事,解析歌词中蕴含的团结奋斗精神。泛黄的乐谱、珍贵的历史影像,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国歌诞生的时代背景与精神内核。一位哈尼族少年动情地说:“这歌声,像阿爸巡边的脚步声一样坚定!”

·同唱嘹亮国歌: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队员们带领孩子们在操场上整齐列队,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烈日下,孩子们目光专注,身姿挺拔。哈尼语、彝语、汉语交融的歌声汇聚成磅礴的力量,响彻云霄,涤荡山风。这一刻,国家的概念不再抽象,而是通过激昂的旋律深深烙印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增强了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图为:振边国韵宣讲团在为孩子们讲解《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

三、倾听基层心声:家访调研暖人心

实践活动间隙,队们深入社区和家庭,开展亲切访谈与调研:

·记录童真梦想:队员们与当地小朋友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家庭情况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孩子们纯真质朴的话语和充满希望的眼神被一一记录,成为宝贵的调研素材。

·体察民情民生:通过家访,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当地群众的生活状况,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面临的现实情况。许多家庭依靠外出务工维持生计,年轻一代普遍在县城接受教育。重视教育、期望子女成才已成为当地共识。队员们也探访了独居老人,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如修补房屋漏洞),并送上温暖的关怀(如播放老人熟悉的歌曲《毕业歌》),传递了浓浓温情。

·聚焦留守儿童:调研中,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队员们的深切关注。他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工作的复杂性与长期性,也进一步激发了学好本领、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图为:振边国韵宣讲团访谈当地儿童

图为:振边国韵宣讲团开展调研

四、实践收获:青春在奉献中升华

短暂的绿春之行,是一次深刻的国情教育和精神洗礼。振边国韵宣讲团成员们表示:

·通过防溺水宣传,深感守护生命安全责任重大。

·通过国歌主题活动,升华了爱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在动策划、主持控场、采访沟通、问卷调查、家访调研、摄影记录等环节中,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锻炼。

·脚踏边疆红土地,深入百姓家中,真切感受到边疆民族地区群众的淳朴热情和发展现状,特别是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的真实需求。

随着实践队踏上归程,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幕。队员们带走了沉甸甸的调研数据、感人至深的影像资料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他们也在绿春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安全、爱国与希望的种子,为留守儿童家庭送去了温暖与关怀。这是一次青春与边疆的“双向奔赴”,玉溪师范学院的青年学子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他们将把在绿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转化为未来学习与奋斗的不竭动力,继续关注绿春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

撰文:彭星

图片: 袁开云

审核:孙婷 肖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彭星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1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