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响应辽宁大学2025年“万名学子联千地,百强团队促振兴”的实践号召,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一群充满热忱的青年学子在这个盛夏满怀赤诚之心,奔赴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龙潭荷花湖度假公园。他们以“新媒体赋能龙潭荷韵新名片”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充满温度与创造力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荷塘碧波,扎根乡土基层,同学们充分发挥专业所长,用脚步丈量乡情,用镜头记录美好,用汗水浇灌希望,将青春的责任担当深情镌刻在龙潭荷花湖畔,为这片美丽的土地注入了蓬勃的青春朝气,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龙潭荷花湖度假公园,一方承载着悠悠岁月的文化厚土,历史底蕴丰厚,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宛如一幅宁静秀美的生态画卷。然而,景区此前在宣传推广上,特别是面向年轻群体的触达上,存在一定短板。传统的宣传方式难以有效吸引青年目光,新媒体运营尚显薄弱,其独特的魅力未能充分转化为客流吸引力。辽宁大学“‘荷’力新媒”团队的到来,正是为架起这座沟通的桥梁,用青春视角和专业技能,点亮龙潭荷韵的崭新名片。
镜头里流淌着热爱,青春语汇焕新荷韵。实践过程中,同学们一头扎进荷塘深处,让专业优势在田野间闪光。他们扛起设备,追逐光影,用镜头深情捕捉晨曦微露的荷尖、夕阳映照的湖面、孩子们在游乐设施上的欢声笑语,将景区的灵动之美与盎然生机尽收眼底。这些饱含情感的素材,被精心剪辑制作成一系列易于传播、富有感染力的短视频和图文攻略。同学们用青年特有的鲜活语言和审美视角,对传统文旅宣传进行了温暖的重构,让龙潭荷韵以更贴近时代脉搏的方式走进更多人的心田。
秩序维护见细心,互动交流暖人心。除了镜头后的创作,同学们的身影也活跃在服务一线。面对游客高峰,他们主动请缨,化身秩序引导员,分布在景区的各个关键节点。耐心指引路线,细致解答疑问,汗水浸透衣衫,笑容始终灿烂,确保了游览环境的有序与舒适。他们不只是秩序的维护者,更是温暖的传递者。同学们主动走到游客身边,真诚倾听大家对景区的感受和建议,热情分享着团队的实践故事。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次次真诚的交流,让服务的温度在细微处流淌。
文化故事用心讲,历史底蕴焕新声。依托景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同学们欣然化身文化讲解员。他们精心准备,用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游客们娓娓道来龙潭荷花湖的历史沿革、流传的动人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带着温度与理解的讲述,让游客们沉浸其中,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情感连接,为湖光山色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守护生态同行动,亲历自然悟真谛。龙潭荷花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宝贵的财富。同学们怀着对自然的敬意,积极投入到环保行动中。他们与景区工作人员一起,俯身清理岸边垃圾,细心维护公共设施,用双手守护着这一方净土的纯净与美丽。在与湖中生灵的亲密接触中——也许是悠游的鱼儿,也许是驻足的水鸟——同学们切身感受着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和谐韵律,那份守护绿水青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心中悄然扎根、愈发坚定。
多维实践践志愿,青春担当书华章。此次“‘荷’力新媒”团队的“三下乡”之旅,是文旅赋能的创新者,用新媒体为家乡美景插上翅膀;是志愿精神的践行者,在奉献与服务中传递友爱互助;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让无私的奉献照亮青春前行的方向;更是扎根乡土的建设者,将知识才干化作助力家乡振兴的蓬勃动能,生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实践虽告一段落,青春担当永不止步。龙潭湖畔的汗水与欢笑,荷韵深处的探索与感悟,都已成为滋养同学们成长的珍贵养分。这份来自乡土的温度与责任,必将激励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继续将青春的热忱融入祖国大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持续为家乡的振兴与发展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用心书写青年与乡土共同成长、彼此成就的动人诗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