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南通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与江苏源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如皋市下原镇桃园社区及文庄社区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签约仪式成功举行。此次合作以“科技赋能、法治服务、文化传承”为核心,标志着校地企三方在乡村振兴领域的深度协同迈入新阶段。
实践赋能:青春力量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南通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垄上助农队”队长马玲回顾了团队在如皋下原镇的实践足迹:从富硒小香薯种植管护到助农直播带货,从农产品电商推广到基层法治宣传,团队以专业服务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并表示未来团队将依托基地平台,围绕乡村振兴调研、农业技术推广、电商助农、法治服务等方向深化实践,探索乡村振兴服务新模式。
校地携手:多方合力共筑实践育人平台
江苏源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唐军高度评价实践团队的创新成果,特别指出团队提出的"赛秋"创意已被央视农业频道采纳,目前节目组正在当地录制专题节目,为农业品牌推广注入新活力。他期待"大学生不仅能走进来,更能留下来",并呼吁更多学子返乡参与助农实践,为乡村发展持续注入青春动能。
校友代表、如皋市下原镇桃园社区王志梅结合自身从校园走向基层的经历,鼓励学弟学妹们多走进基层,用所学知识服务乡村振兴,为农产品网络销售多提宝贵建议,并表示社区将全力支持实践团队的工作,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助农模式。
如皋市下原镇文庄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鲍红建则承诺提供农田、加工场所等硬件支持,期待大学生团队在基层治理、法治宣讲等领域提供专业支撑。
协议落地:三大方向构建长效合作机制
在大家的见证下,南通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袁小平代表学院,与江苏源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桃园社区、文庄社区共同举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签约揭牌仪式。她对合作单位的支持表示感谢,简要介绍了学校及学院发展概况,并指出基地是"行走的思政课",将推动"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育人理念落地。袁小平强调,合作将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让学生在田间地头受教育、长才干,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签约不仅为南通大学学子搭建了实践平台,更开创了“高校团队+本土力量+乡村产业”的协同发展新模式。未来,校地企三方将通过定期沟通机制深化合作,让青春智慧在田野间绽放,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文 | 朱峙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依依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