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广东省学生资助体系建设要求并加强政策宣传,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响应《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5年“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活动的通知》,启动了以“国家资助伴你成长,助学贷款助力成才”为主题的暑期项目申报,我校“助梦启航”实践队成功获得立项。
1、创艺深耕,心苗沃长
实践队与长期深耕海洋地质领域的广东海洋研究所张锦昌教授一同整装出发。经过数小时的车程,一同抵达山清水秀的佛冈县上岳古镇,走进了当地的普美学校。这里的孩子们大多生长在乡村,对广阔的海洋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向往。教授带来海洋地质知识盛宴,把晦涩概念转化为童趣故事。孩子们化身“好奇宝宝”,踊跃提问、互动,在欢声笑语中叩开科学探索之门,埋下求知若渴的种子。
利用创意实践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以“变废为宝”为主题,在“瓶盖‘焕’新艺“环节中,孩子用废弃瓶盖创作立体艺术品,队员们帮忙分发材料、记录瞬间,一同帮孩子建立责任意识与创造自信;“石英砂‘绘’肌理”环节,孩子探索颜料与石英砂的融合,唤醒感官、锤炼审美,让艺术感知力在互动中生长。从海洋科普到环保启蒙、多维度丰富乡村孩子精神世界,为乡村教育注入心灵成长活力,播撒创造与专注种子 。
2、探史赋能,助梦潜行
踏入展馆,队员们触摸岁月温度,从民俗风物、人文故事中感受翁城历史积淀;作为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队员们深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能让助学行动更贴人心,先辈奋斗痕迹激励大家以青春之名传递知识火种,实践队将带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土地的热爱,继续奔走助学路,让教育公平阳光照亮逐梦人方向 。
3、绘墙勘察,筑梦乡村
走进秀峰学校,计划开展墙绘的区域展开细致入微的实地调研。团队成员分工协作,逐一勘察墙体的范围。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仔细勘察每一处拟定的墙绘地点,考量墙面的材质、面积,评估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他们明白,这些墙壁未来不仅是艺术展示的空间,更是承载乡村记忆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每一笔色彩的选择、每一幅图案的设计,都需契合翁城镇的地域特色,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元素。
4、青春赴围,筑梦乡野
奔赴湖心坝长安围开展实践。古围楼如时光容器,夯土墙、走马楼藏往昔烟火,队员穿梭其间,触摸砖石、探寻建筑细节,解码客家先民生存智慧与宗族温情;围楼深处,听老人讲“沈氏南迁”等故事,见建筑颓态后,建筑学子丈量记录,传媒队员留存影像,以青春守护文化传承。走出围楼,队员扛旗穿行稻田,与孩童笑谈,体悟“筑梦”是脚踩泥土的踏实、知识融乡土的认真。此次湖心坝之行,实践队诠释“百千万工程”青春担当,让文化“活”、产业“旺”,以校地协同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续写乡土振兴新篇 。
5、传单递暖,星夜绘贷
为深入落实国家“双百行动”部署要求,让惠民政策真正走进基层、贴近群众。队员们走上街头派发传单,向逐梦学子宣传助学贷款,帮助他们卸下经济负担,专注追逐学业梦想;为默默支撑家庭的父母介绍助学贷款低息、灵活还款的优势,减轻家庭压力;给偶尔迷茫的职场人说明助学贷款对继续教育的支持,助力其拓宽人生道路。实践队以实际行动让助学贷款政策被更多人看见与理解,传递教育公平理念,汇聚青春助梦的力量,让教育帮扶的温暖照进不同人群的生活 。
实践队在韶关市翁源县翁城镇人民政府门前广场,用心策划并开展了一场热闹非凡的“星光集市”。这场集市的核心任务,便是将国家资助助学贷款的“政策甘霖”精准送达每一户有需要的家庭,为翁城学子的求学之路保驾护航,让梦想的种子在温暖关怀中生根发芽。
一路行来,他们既在付出中收获认可,也在体验中深化认知——无论是课堂上的责任,还是实践中的应变,亦或是历史前的思考,都成为这段旅程赋予的珍贵成长。三下乡的结束,亦是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前行的开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