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的足迹叩响乡土的门扉,当法治的微光吻亮童心的褶皱,这场跨越山海的相遇,便有了最动人的注脚。全国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袂发起,如一场盛大的青春邀约,让万千学子走出书斋,将学识化作细雨,浸润乡村振兴的原野。
法护耆英时捧出赤诚,情牵稚子时倾尽真心。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典化春花·护卫新芽”赴重庆法治宣讲团,便是这邀约中执着的行者。张博玮、雷喆两位指导老师引路,龙洋一、漆礼治、黄敬涵、李想、方薇雅、陈菲儿、杨欣荣、王蜜蜜、余佳漪九位学子同行,携《民法典》的温润、《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周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厚重,要为乡野间的特殊群体,撑起一片澄澈的法治晴空。
01 整装待发前的酝酿
2025年5月,响应“三下乡”的召唤,这支队伍便开始了理想的耕耘。从集结志同道合的伙伴,到选定扎根的土地,从雕琢实践方案,到答辩台上的从容绽放,一路风雨打磨,终让初心的根基愈发坚韧。人生从非坦途,但步履不停,总会与嘉陵江的奔涌相逢,与缙云山脉的苍茫相拥。法科学子以法治为星火,点亮青春与希望;如早春的花、晨露的润,滋养着祖国的新芽。在吊楼错落的石柱乡野,他们要用专业作笔,在巴渝的街巷间书写普法长卷;以热忱为墨,在山水深处描绘法治新篇,让字句都含着法理的温度,让步履都印着初心的执着。
02 出征!用脚步丈量乡土,以青春服务人民
“青春筑梦下乡去,实践扬帆启新程”。2025年7月9日,长安校区校务楼的报告厅里,出征的号角轻轻吹响。经自主申报、学院举荐、答辩评审,60支队伍获校级立项,我们亦是其中之一。带着校领导与师长的深深期许,法科学子怀“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携“强国必定有我”的豪情,踏上了用青春丈量乡土的旅程。
03 解码少年充值迷局,指引网络退费归途
2025年7月10日的清晨,北碚区北温泉街道作孚社区,一场专为孩子们准备的法治絮语悄然开场。解读网络游戏里的隐形陷阱,说清网络充值中的权益边界,便是这场相聚的意义。
成员们深研法条肌理,精选鲜活案例,将拗口的法律条文译成孩子们听得懂的童言;精心绘制的PPT与缀着卡通的宣传手册,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法治世界的魔法窗。问卷调查摸清困惑的脉络,案例讨论点燃思维的火花——“孩子充了很多钱算数吗?”“爸妈该怎么要回来?”孩子们雀跃的讨论声里,法治的种子正悄悄发芽。
04 法治织密防护网,童心筑牢反凌墙
七月流火,暑气蒸腾,西南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托管班里,却因这群年轻身影的到来,漫进一阵清润的风。2025年7月11日,宣讲团为孩子们铺开“校园霸凌”的法治画卷。
从分清寻常嬉闹与霸凌的边界,到细数肢体、言语、社交、网络霸凌的模样——被起侮辱绰号的沉默少年,社交平台上的恶意流言,一个个贴近生活的故事,让孩子们看清霸凌的真面目。再谈它对受害者、施暴者、旁观者的深层伤害,论及《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里的责任,让孩子们懂得:霸凌不只是错事,更可能触碰法律的底线。
情景演绎中,“课间被故意绊倒”“群里遭辱骂”“被大家孤立”的模拟场景里,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学会了冷静应对、勇敢求助、留存证据。每一次互动,都是法治意识生长的年轮。
本次活动以法治宣讲、答疑环节、情景演绎等项目,向孩子们宣讲校园霸凌行为的基本情况与法律问题。鼓励孩子们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关于校园霸凌的困惑或问题,宣讲团成员耐心解答,确保孩子们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最后,宣讲团成员们再次强调反对校园霸凌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们勇敢地对霸凌行为说“不”,共同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05 高空抛物危害大,法治宣讲进托管
2025年7月14日,重庆市北碚区大学科技园社区的托管班,宣讲团用孩子气的语言,讲着“高空抛物”的警示。
2025年7月14日,重庆市北碚区大学科技园社区的托管班里,阳光跳着细碎的舞。宣讲团的哥哥姐姐们用蜜糖般的童语,将“高空抛物”的警示轻轻铺开。
为让安全的嫩芽扎根童心,大家把法条里的叮嘱,酿成了会发芽的童谣:“高空东西不乱扔花盆窗台放放稳看到别人要扔时,大声说“别扔会伤人'; 楼下走路快快过
安全第一记心中””。旋律起时,又教起灵动的手势舞——唱到“放放稳”,双手轻推像拂去尘埃;唱到“记心中”,掌心相叠拼成小小的盾牌。
童声裹着韵律在教室里打转,手势随着节拍起落,那些关于“头顶安全”的道理,便跟着歌声落进心里,随着指尖的温度悄悄发芽。
“抛掉的是文明,埋下的是危险,触犯的是法律”——这句话像一颗小石子,在孩子们心里荡开圈圈涟漪。从检查阳台的杂物到提醒家人的举动,守护“头顶上的安全”,原来就藏在这些细碎的日常里。
06 字句含情释法理,步履铿锵践初心
“法治信仰,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平民情怀”,循着西北政法大学的育人初心,这支宣讲团自成立历经两月筹备,开展了6天的实践之旅。走进北碚区5处土地,举办8场专题宣讲,收回百余份问卷,与300余人次相遇。这场活动,既让学子们的法学专长有了用武之地,又让实践能力在乡野间得到锤炼,用青春的力量为基层法治添砖,以专业的服务温暖乡里人家。(典化春花·护卫新芽三下乡团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