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5日讯(通讯员 施承均 朱旭熙 袁源)承德医学院“青衿承薪火,赤帜润心田”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前往沧县大官厅乡北白塔村,在这片承载着特殊历史记忆的土地上,开展了一场意义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
丰碑肃立,聆听历史回响
上午10时,实践队在北白塔惨案遗址前集合。村党支部书记田国升带领队员们依次参观了纪念碑和相关陈列设施,详细讲述了背后的历史故事。在刻有“不死树”的龙纹石碑前,田国升介绍,这是为纪念抗战时期当地民众不屈精神而设立的象征;记录“北白塔惨案八十二周年”的火焰形石碑,则无声诉说着1940年发生的日寇暴行。
陈列室内,《北白塔村党史》手稿尤为珍贵。泛黄的纸张上,记载着自1945年村党支部成立以来历任干部的事迹——从组织群众挖地道支援抗战,到带领村民成立互助社发展生产,字里行间都体现着为群众谋福祉的初心。“烽火英雄谱”展板上,王润喜、田绍秋等烈士的事迹,生动展现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烽火英雄谱”展板
国旗飘扬,淬炼坚定信仰
在青砖广场上,鲜艳的国旗迎风飘扬。晨曦中,全体实践队成员肃立行注目礼,高唱国歌。田国升动情地说:“这些纪念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激励后人的精神火炬。”
随后,队员们围绕遗址保护与红色教育主题与田国升展开访谈。他提到,近年来当地通过修缮遗址、整理史料、开设教育基地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尤其是青少年,要让他们知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照片
图为实践队员与村支书的合照
薪火相传,明晰时代责任
围绕遗址保护与教育意义,实践队队员与村书记进行了深度交流。谈及近年来持续修缮的纪念园和不断丰富的教育展陈,田国升强调:“守护历史现场,就是守护民族根脉。这里不仅是教育基地,更是精神灯塔。”
实践队队长表示:“触摸这些斑驳的石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作为医学生,我们既要传承救死扶伤的使命,更要铭记先烈们用生命捍卫的民族尊严。”
此次实践活动以“沉浸式”教育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年血脉。北白塔村的每一块石碑、每一页史料都如同无声的教科书,激励着青年学子在新时代征程中勇担使命,让信仰之火代代相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向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