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江南颐养苑的活动室里,一位白发长者正伏案执笔,神情专注。雪白的纸页上,字迹工整有力。这位长者便是90岁的老党员、中国早期航空航道设计工程师季康明爷爷。他正亲手为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向阳逐光实践队的实践队员们,书写一份饱含深情的感谢信。
这份手书信源于实践队在颐养苑举办的防诈骗知识宣讲课堂。课堂上,季爷爷目光炯炯,全程认真倾听实践队员们讲解经典老年人骗局,并在互动问答环节频频举手,对答如流。活动结束后,他缓缓地递上这份手书感谢信。信中质朴的文字不仅满含着感谢之情,更饱含着对技术监管与全民防诈的深切期望。季爷爷以工程师审视图纸般的严谨态度,为“全民防诈”提出了诸多宝贵的建议。
图:季爷爷亲手书写感谢信
图:季爷爷跟实践队员交流沟通
季爷爷的积极参与远不止于此。在实践队精心开设的非遗文化课堂上,他同样是学员中的佼佼者。剪纸课上红纸翻飞,竹篾在他指间化为灵动的扇子;扭扭棒化为缤纷花朵,漆扇晕染出写意山水。尤为可贵的是,季爷爷从不满足于简单的模仿。在理解基本技法后,他总是勇于尝试独立创作,其作品构思精巧,完成度极高,常令年轻的队员们惊叹不已。这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掌握,更是对“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幸福图景的生动体现
图:季爷爷独立完成剪纸作品
图:季爷爷与亲手完成的竹编漆扇作品
从绘制祖国蓝天航道的工程师,到守护暮年生活的防诈宣传者;从严谨的科技工作者,到学习非遗的银发学徒,季爷爷以九十年的人生厚度,诠释了“莫道桑榆晚”的深刻内涵。他那句“希望社会可以加强宣传,为人民负责”的呼吁,正是实践队防诈护老初心的有力回应。而他在非遗创作中倾注的每一分专注与喜悦,亦完美印证了实践队另一重要维度——“文化润心,提升幸福质感”的非凡价值。
图:季爷爷的手写信
向阳逐光实践队的旅程,是一条用青春守护夕阳的双向奔赴之路。季康明爷爷的身影,如同交汇点的航标。他饱含深情的笔迹,是筑牢防诈长城的真挚呼唤;他亲手制作的竹编与漆扇,则是文化传承的温暖见证。当青春的热情与银龄的智慧在守护与传承间交响,实践队见证的不仅是老有所安、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更是一个文明社会对生命全程的温情关怀与庄重承诺。
(撰文:林少霞 黄佳纯 马文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佳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