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8日讯(通讯员 宋贤)在国家《“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强调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南京中医药大学“脉络寻源”实践团的学子们于今年7月28日-8月10日赴江苏常州孟河医派发源地,聚焦“探寻中医药在新时代焕发的新生机,助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目标,通过实地探访中药炮制工厂、孟河医派博物馆,与专家深入交流等方式开展实践工作。
一、探访中药炮制工厂:传统工艺与现代标准的融合
实践首站,团队来到常州市亚邦药业中药炮制中心。在技术人员的引导下,青年学生们有序参观了深度融合传统炮制工艺的现代化生产车间,见证了中药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蜕变过程。“例如甘草的切片厚度均匀性,我们通过设备控制极小误差范围内,这对后续蜜炙环节的火候控制与药效稳定性至关重要。”亚邦药业技术负责人向学生们介绍。传统炮制工艺与现代生产设备的完美结合,不仅让让学子们对中医药炮制技艺有了更加深刻认识,更切身感受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融合的魅力。
二、走进孟河医派博物馆:溯源文化根基与资源保护挑战
实践第二站,团队深入孟河医派中医药博物馆进行学习调研。作为中国近代重要中医学术流派发源地,该馆珍藏了大量反映孟河医派历史沿革、学术特色和诊疗经验的古籍及传统制药器具。
博物馆讲解员结合展品,系统介绍了孟河医派的学术贡献、道地药材应用理念,并着重指出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当前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挑战之一。在互动区,青年学子亲手体验了传统戥秤称药、铜臼捣药等技艺,切身感受到中药剂量把控的严谨性。通过与工作人员的深入交流,学子们对中医药领域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三、专家对话:聚焦守正创新与人才培养
教学中,实践团特邀江苏省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刘产明教授现场指导。在炮制实践课上,刘教授演示“酒蒸大黄”“蜜炙甘草”等传统工艺时,同步讲解了现代炮制技术在保留药效、控制毒性方面的突破。他强调:“中药炮制的核心在于既要‘守正’,牢牢把握住那些经过千百年验证的核心工艺和理论;也要‘创新’,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工艺精准性与质量可靠性。”
面对学生们普遍关心的“如何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欢中医”及“未来中医药人才需要哪些能力”等问题,刘教授启发大家进一步深入思考。利用新媒体制作科普短视频、开展校园中医文化节、走进社区义诊宣教……在思维碰撞中,学子们不仅深化了对中医传承意义的理解,更明确了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方向。
四.青春担当:以实践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
通过本次深度实践调研,“脉络寻源”实践团成员们系统认识了中医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道地药材资源保护、传统炮制技艺的现代化升级、文化传播创新及科技赋能路径。
未来,团队将带着系统的实践成果与可操作性的改进方案,继续推动中药材炮制技艺在守正创新中精益求精,让这些历经千锤百炼的本草精华,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价值与光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仲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