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凤林社区三下乡实践活动里,剪纸课堂成为连接传统与青春的奇妙纽带,让我们跟随同学们的脚步,看小小剪纸如何在指尖绽放非遗光彩。
一、初识:裁纸起笔,叩响非遗之门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为孩子们讲解剪纸起源——从古代祭祀祈福的图腾,到民俗生活里的窗花祥瑞,剪纸承载着千年文化温度。孩子们好奇地触摸彩纸,在志愿者指导下,将纸张对折、压痕,看似简单的“折剪准备”,是叩开非遗世界的第一步,让传统技艺在懵懂目光中悄然扎根。
二、创作:剪刻流转,赋予纸张生命
拿起刻刀与剪刀,孩子们化身“非遗小工匠”。有的复刻经典纹样,认真雕琢每道弧线;有的大胆创新,让卡通形象与传统纹路碰撞。志愿者穿梭指导,从握剪力度到图案布局耐心传授,纸张在“咔嗒”声中蜕变:红纸上,生肖活灵活现;彩纸间,花鸟呼之欲出。每一次剪刻,都是创意与技艺的交融,让传统剪纸焕发童真活力。
三、成果:指尖繁花,点亮传承微光
课程尾声,孩子们捧起作品合影,笑脸与剪纸交相辉映。从生疏折痕到生动图案,每幅作品都是成长见证。这些剪纸将装点社区、传递祝福,更让非遗传承的种子,借由青春实践与童真创意,在凤林社区这片土壤里,悄然萌发生长,期待未来开出更绚烂的文化之花。
三下乡剪纸课堂虽暂告一段落,但传承的故事未完待续。让我们携手,以青春为笔、传统为墨,书写更多非遗传承的温暖篇章。
撰文 | 李天乐,张阿芳,孙怡馨
图片 | 井舒瑶,高亚宁,李妮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天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