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至23日,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益路‘童’行,花开有声”儿童自控力成长营在江西省南昌市多个社区开展了为期十天的系列心理成长课程。该成长营由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联合南昌县微爱公益志愿者协会共同举办,围绕儿童自控力发展设计了一系列互动体验课程,通过游戏化、情景化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掌握情绪管理、时间规划、目标坚持等关键心理能力。
在“抵制诱惑——成为愿望守护者”课程中,孩子们通过绘制“诱惑档案”和“愿望天平图”,学会分辨短期诱惑与长期价值。活动中,一位小营员分享道:“以前写作业时总想玩手机,现在我会先问自己——是玩十分钟手机重要,还是写完作业后安心看电视更重要?”这种将抽象选择可视化的方法,让孩子们更清晰地看到诱惑背后的代价。
图 1 主讲人在为孩子们讲解好习惯。儿童自控力成长营供图
情绪管理是儿童成长中的另一大挑战。在“情绪调节——成为情绪驯兽师”课程中,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学习识别愤怒、焦虑等情绪,并尝试用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调节情绪。一位参与活动的孩子说:“以前生气时我会摔东西,现在我知道心里住着一只‘愤怒小怪兽’,要先冷静下来再和它说话。”这种将情绪外化的方式,帮助孩子们以更轻松的心态面对负面感受。课程结束时,每个孩子都制作了“情绪急救包”,里面装着专属的调节策略,比如听一首歌、画一幅画或找朋友倾诉,这些方法会在未来成为他们的情绪“工具箱”。
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同样贯穿成长营的课程设计。在“建造时间魔法城堡”活动中,孩子们化身为“时间魔法师”,通过绘制“时间窃贼地图”分析自己容易拖延的环节,并制定“番茄钟盟约”来提高效率。一位小营员兴奋地展示自己的“魔法城堡”蓝图:“我把写作业安排在‘学习塔’,玩的时间放在‘快乐花园’,这样就不会混在一起了。”这种将时间规划具象化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执行。
图 2主讲人在为小营员答疑解惑。儿童自控力成长营供图
除了核心课程,成长营还通过“延迟满足”“专注力训练”“目标维持”等主题活动,帮助孩子们在游戏和互动中掌握心理技能。例如,在“收集‘等待之星’”课程中,孩子们通过“棉花糖实验”体验延迟满足的成就感;在“专注力抗干扰”课程中,他们设计“分心怪兽”档案并制定应对策略。这些课程不仅教授方法,更注重帮助孩子建立“我能做到”的信念,许多孩子在结营时表示,自己从“容易放弃”变成了“愿意再试试”。
图 3 互动游戏环节。儿童自控力成长营供图
“益路‘童’行,花开有声”儿童自控力成长营通过七节主题课程,以游戏化、情景化的方式,将心理学原理转化为儿童易于理解的内容。每节课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互动体验、角色扮演、动手制作等形式,帮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心理技能。课程不仅注重方法传授,更强调身份认同和信念建立,让孩子们从“我做不到”转向“我能行”。
图 4 孩子们带着自己的作品与主讲人合影留念。儿童自控力成长营供图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儿童自控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此次儿童自控力成长营活动通过系统化、趣味性的课程设计,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是学院服务社会、践行心理学应用的一次重要实践。未来,学院将继续联合公益组织,开展更多富有创意的心理成长课程,为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杨海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