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高中生减压实践团赴睢宁第一中学心理团辅|第六课“学习与压力共处”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5-08-18 19:1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屠馨语 张潇予   阅读 1.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2025年7月26日,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沐暖阳,释负起航”高中生减压实践团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第一中学开展以“与学习压力共处”为主题的专项心理团辅。为持续深化高中生心理减负成效,帮助准高三学生建立“识别-应对-接纳”的压力管理闭环,本次活动延续前期正念教学基础,聚焦压力管理实操技能,通过理论拆解与互动体验结合,助力学生将心理调适方法转化为日常能力,为后续学习生活夯实心理韧性。

图 1 正念冥想课堂现场图

活动以“放松奠基—识别信号—掌握方法—认知升华”为逻辑主线,分三大模块有序推进,各环节紧密衔接且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首先,实践团成员带领学生开展正念冥想,引导大家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节奏与身体细微感受,逐步脱离学习任务焦虑的思维漩涡。通过5分钟沉浸式练习,帮助学生快速平复即时压力、提升专注力。

然后,实践团从生理、情绪、精神、行为四个维度拆解压力预警信号,结合准高三学生“考试焦虑”“人际矛盾”等真实场景,让抽象的压力变得可感知。

同时,活动设计“身体—压力事件”连线互动(图2),让学生将“当众发言”“明天考试”“朋友冷战”等压力场景,与“手心出汗”“头痛”“肩颈僵硬”等身体反应对应,直观理解身体比大脑更诚实的压力表现规律。还引入“能量电池模型”,通过区分“滋养事件”与“消耗事件”,引导学生绘制个人能量电池图,学会主动用“充电行为”平衡压力消耗。

图 2 “身体—压力事件”连线互动

图 学生绘制“能量电池模型”

接着,实践团结合高三学习节奏,提炼出四大“压力应对法宝”并现场讲解:一是合理规划学习节奏,避免拖延与盲目刷题导致的任务堆积焦虑;二是碎片化放松,利用课间、午休等短时间做深呼吸、拉伸等简单放松;三是正向反馈积累,将大目标拆解为小任务,达成后给予自己小奖励以积累信心;四是主动倾诉疏导,鼓励学生压力大时找信任的人倾诉,或通过写日记、运动释放情绪(图4)。

最后是总结环节,实践团以“压力是信使,不是敌人”“压力源于对事件的看法,而非事件本身”“接纳≠认同,而是承认存在”三个核心观点,引导学生转变对压力的认知——从“对抗压力”转向“与压力共处”,通过调整思维方式实现压力转化。

图 实践团讲解“压力应对法宝”

活动结束后,学生与教师反馈积极,成效初步显现。一名学生分享:“以前只知道压力大时难受,却不知道‘为什么难受’,这次学会了看‘身体信号’——比如胃紧时就知道该停一停,还能用‘碎片放松’在课间缓解疲劳,感觉压力变可控了。”睢宁第一中学参与教师表示,此次活动填补了学生“压力管理实操”的空白,让抽象的心理知识变得易懂好用,为学校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具体方法。

实践团成员表示,第六日的主题团辅是“十天渐进式团辅”的关键衔接环节——既巩固了前期正念基础,又为后续课程铺垫了方法基础。团队将持续以学生真实需求为导向,用专业、接地气的活动设计,切实帮助乡村高中生提升心理健康素养,以实践行动回应“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号召。

此次阶段性活动不仅是实践团学以致用的生动体现,更让心理减负从“理念”走向“落地”。后续,实践团将继续优化课程设计,确保10天团辅形成完整的心理支持链条,为学生留下“带得走、用得上”的心理调适能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潇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