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乡土,乡约共续文脉 —— 海南大学筑梦支教团赴乐东开展支教调研,深耕科普与文化

发布时间:2025-08-18 18:4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娄珊珊   阅读 4.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8日讯(通讯员 娄珊珊)在国家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培育青少年科学素质、传承创新优秀地域文化是题中应有之义。2025年7月14日至27日,海南大学筑梦支教团一行6人深入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以“支教+调研”双轮驱动模式深耕科普教育沃土、挖掘地域文化富矿。团队在佛罗中学为当地40名学生设计并开展融合海南历史、革命、民俗及海洋文化元素的特色课程,播撒文化种子;同时走进佛罗镇新老丹村、白沙河谷博物馆、莺歌海盐场,通过实地调研系统梳理当地历史文化遗存、海洋生产智慧、独特民俗风情与光辉革命事迹,致力于推动地方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深化青年一代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增强其文化自信与担当精神。


一、以教育温度滋养青春心田

构建“实验探究+生态认知+特色启蒙”三维课程体系,打破“科学高不可攀”的刻板印象,让知识真正“活”起来。

图为同学们课堂活动场景

图为支教团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一)科普行:启科学之智,筑生态之责​

科学实验以“水中花园”“彩虹核爆秀”等趣味实验为引,将抽象的化学原理转化为可感的体验。学生在见证硫酸铜晶体“生长”、白醋与小苏打“火山爆发”等现象中,探索欲被激发。

生态环保紧扣乐东尖峰岭、龙沐湾等本土生态场景,借《赛尔号》等剧情引入现实议题,通过“塑料双面人生”讨论、“垃圾分类闯关”等活动,引导学生对比课本知识与家乡河道、沙滩的真实变化,深刻体悟生态保护的现实意义。

特色启蒙中,AI 课以语音助手、无人驾驶等生活案例为切口,用动画演示数据流转逻辑;安全教育则通过知识讲解、视频观看、师生互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生存技能。

(二)海南“四个文化”:铸文化之魂,传历史之脉​

深耕海南历史、革命、民俗、海洋文化富矿,打造沉浸式文化课堂,让厚重的文化基因与青春血脉同频共振。​

历史文化依托三亚落笔洞遗址、崖州古城等历史场景,设计互动课堂。学生在梳理时空线索的过程中,了解海南从史前到宋元时期的多元发展脉络,明确家乡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坐标意义。​

革命文化以琼崖纵队“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英雄史诗为主线。当学生直面“琼崖纵队的意义”等问题时,红色基因不再是书本上的冰冷文字,而是融入青春血脉的精神力量。

民俗文化聚焦军坡节、三月三等传统节日,通过竹竿舞体验、“习俗配对大挑战”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民俗魅力,使传统技艺在青春创作中焕发生机。​

海洋文化以海洋文化知识抢答为切入点,开展“开发与保护辩论赛”,引导学生从多维度思辨平衡之道,让蓝色文明滋养生态意识。

(三)海南本土课堂:拓成长视野,育乡土情怀​

践行“五育融合”理念,打造“艺术表达+语言沟通+文化解读”特色矩阵,让乡土成为最生动的成长教材。​

艺术创意以海洋元素、椰壳等本土素材为依托,开展“家乡风貌”创作活动。学生通过音乐、绘画、彩泥、卡纸等多种形式,将家乡的山水风情融入作品,让审美创作深深扎根乡土。​

语言文化打破单一语种界限,融合英语、日语、粤语等多元语言教学,借助“谁是卧底”“听歌填词”等趣味游戏,架起本土文化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阅读表达从苗语、布依语等少数民族语言歌谣解码入手,延伸至《傩面》等地方文本研读,通过“乡土文化解码”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化认知广度。


二、调研溯源探脉,解码文化基因

聚焦海南“四个文化”传承现状,团队深入新老丹村、莺歌海盐场、白沙河谷等地开展实地调研。

图为郭书记和支教团合影留念

图为白沙河谷各馆长和支教团合影留念

图为支教团在莺歌海盐场合影留念

(一)对话在地力量

与丹村党支部副书记郭义中交流村落历史传承,听白沙河谷袁金华老师讲述民营博物馆的故事,向海盐场工作人员学习传统制盐工艺。在与当地干部、学者、讲解员的深度交流中,挖掘“书本外”的鲜活文化故事。​

(二)观察文化生态

走访海盐文化馆见证卤水结晶成盐的完整流程,驻足白沙河谷博物馆感受历史文物承载的厚重底蕴,漫步新老丹村民居巷道记录海南“四个文化”在当代生活的传承痕迹,用脚步丈量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洞察青春视角

设计“海南文化认知”问卷,通过课堂随机访谈、课后问卷收集等方式,精准把握乐东青少年对“四个文化”的认知现状、传承意愿及创新想法。调研成果既为支教课程补充“在地化”鲜活素材,让文化教学更接地气;也为地域文化传承提供“青春视角”的数据参考,摸清文化传承的“青春脉搏”。


三、“支教+调研”是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

科学启蒙为青少年点亮求知路,文化溯源厚植少年家乡情,学生主动分享垃圾分类技巧、写下有关家乡的心愿,“知乡、爱乡、建乡”的力量悄然生长,成为乡村振兴的潜在动能。

支教团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课堂内容,为乐东教育注入活力,调研形成的文化故事与青春建议,为地方政策制定提供参考,让学术真正服务于乡土实践;从课堂设计到调研磨合,团队在“教与学”“研与思”中提升能力,深化对“文化自信”“乡村振兴”的理解,让青春与家国责任同频共振。

期待以青春之笔,续写乡土振兴与文化传承新篇,让“支教+调研”的火种在更多乡土点燃,照亮乡村振兴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娄珊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4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