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百千万工程” 部署和健康中"2030战略",2025 年 7 月 9 日至 12 日,广州南方学院 “粤护莞香花” 实践队联合桥头团委,在东莞市桥头镇邵岗村开展为期 4 天的 “健康护航・快乐成长” 暑期夏令营。这支由护理专业师生组成的团队,为当地 30 名 8-12 岁青少年送去专业且生动的健康知识,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担当,助力乡村青少年健康成长。
图为粤护莞香花团队与指导老师(中)合照 段思敏 摄
一、精准调研,定制特色健康课程
活动前期,团队联合桥头团委深入社区与家庭调研,继续精准把握当地青少年暑期健康痛点,如夏季作息紊乱、龋齿多发、视力下降、营养失衡等。据此,团队设计了涵盖体重管理、口腔健康、急救技能、用眼卫生、心理健康、传染病预防六大维度的课程,并融入桥头镇 “莞香” 文化,在《健康日志》上印上莞香花瓣图案,增强课程的本土亲切感与吸引力。
二、趣味互动,健康知识入脑入心
7 月 10 日开营当天,“健康大富翁” 互动游戏点燃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通过趣味任务卡,引导孩子们了解 BMI 计算、膳食结构等知识,12 岁的子豪在 “营养搭配” 环节从最初的抵触转变为积极投入,主动记录健康要点。结营后对《健康日志》的统计显示,多数孩子能准确表述膳食基础常识,教学效果远超传统模式。
图为孩子们积极回答问题 段思敏 摄
同日下午的口腔健康课别出心裁。队员将巴氏刷牙法与《刷牙交响曲》相结合,9 岁的晓婷举着牙齿模型跟着节奏练习,念叨着 “刷牙要像画彩虹”。卡通细菌贴纸让孩子们直观感受清洁重点,结营时晓婷开心地展示:“跟着音乐刷牙,妈妈说我牙齿变白了!”
图为孩子们用自己的专属牙刷进行刷牙训练 段思敏 摄
7 月 12 日的急救培训同样精彩。队员们准备了印有卡通图案的绷带和不同造型的玩偶教具,把环形包扎、“8” 字包扎等专业技巧拆解成 “绕三圈、压两角” 的通俗口诀。练习中,小雨因奶奶有关节炎,主动请教 “8 字包扎”,反复练习直至熟练。结营后第三天,其父发来视频,老人展示着孙女包扎的膝盖,虽手法稚嫩却满是爱意。郝家诚也拉着弟弟模拟包扎,骄傲地说:“以后弟弟受伤,我能保护他了!”
图为孩子们自我包扎的成果 郑惠尹 摄
此外,用眼卫生课上,“爱眼接力赛” 让孩子们在趣味竞技中强化护眼意识;“情绪气象站” 通过色彩绘画引导情感表达,助力心理健康;“洗手舞” 则将防疫知识融入律动,让孩子们在欢快中牢记七步洗手法。
图为团队成员成员正在给孩子们授课 郑惠尹 摄
三、结营不落幕,健康宣教持续发力
结营仪式上,桥头团委与实践队共同为 30 名孩子颁发了结营奖状。当孩子们接过印着莞香花图案的奖状时,稚嫩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纷纷表示会把学到的健康知识分享给家人。
活动落幕但健康宣教并未止步。“健康小卫士” 线上社群在 10 天内收到 53 条家庭实践打卡,孩子们教家人做护眼操、复刻健康游戏,家长们反馈孩子会主动提醒健康细节。团队整理的《健康游戏宝典》已对接当地 2 所小学,计划下月捐赠手册与教具,让游戏化教学惠及更多孩子。
图为结营仪式颁发奖状 郑惠尹 摄
此次实践不仅有效提升了乡村青少年的健康素养,也让队员们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得到成长与锻炼。他们用专业与热情护航青少年成长,为 “健康中国 2030” 战略贡献了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邱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