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智慧的星火探寻基层脉动。南京大学“指尖筑梦”实践团带着探索科技赋能基层的使命,再次启程,进入双柏县党校,聚焦“人工智能在基层党建创新中的应用”,开展了一次富有深度的社会实践,将青春的智慧与活力播撒在彝乡大地。
▲图为实践团成员走访双柏县党校
溯源思想,感悟帮扶情深
8月12日下午,队员们走进了庄严的双柏县党校。这里,一座由南京大学倾力支持建设的马克思恩格斯文献展览馆,静静诉说着思想的伟力与两地的情谊。馆内特别设置的展区,翔实记录了近年来南京大学在人才、教育、科技、医疗等多领域对双柏县开展的全方位、立体化帮扶工作。
▲图为双柏县马克思恩格斯历史文献展览馆
在党校李老师饱含深情的讲解中,队员们不仅沉浸于经典著作的浩瀚海洋,重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深刻感悟思想伟力;更通过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组组数据,直观感受到南京大学“心系双柏、真情帮扶”的坚实足迹和丰硕成果。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展览
对话前沿,把脉“AI”基层需求
带着“AI如何真正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思考,实践团成员与双柏县委党校谢校长展开了一场富有深度的访谈。谢校长对南大学子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南京大学长期以来对双柏的真情帮扶致以衷心感谢。
▲图为X实践团成员采访党校谢校长
访谈聚焦当前人工智能在基层,特别是党建和干部教育培训领域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可能。谢校长介绍,目前AI技术在双柏基层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智能办公辅助层面,如文档处理、PPT制作等,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然而,他更满怀期待地描绘了未来的图景:希望借助南京大学强大的软件与人工智能学科优势,共同探索开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本土化的党建课程辅助工具平台。“基层的学习需求是多元且具体的,地域特色必须被尊重。”谢校长的真知灼见,为讲师团成员们洞开了极具价值的应用场景与研究方向的大门。
▲图为党校谢校长接受采访
此次党校之行,对实践团成员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国情认知深化与专业实践历练。他们走出校园,亲身体验了南大科技帮扶结出的硕果及其带来的深刻变化,更加坚定了“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信念;精准把脉了基层党建智能化升级的迫切需求与现实挑战,为后续技术攻关与应用落地获取了珍贵的“一线密码”;更在谢校长的殷切嘱托与南大帮扶的生动实践中,深切体悟到作为新时代南大软件人的责任担当。
实践团成员将立志于将最前沿的AI技术,转化为破解基层难题、助力乡村振兴的“硬核”力量,让“指尖”的梦想在服务国家所需、续写帮扶新篇中绽放光芒。
撰文 | 王雨欣
图片 | 盛家祺
审核 | 曾赫 黄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曾赫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