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兰同心|乡音渐浓筑梦行:普通话课堂里的“石河子大学梦”

发布时间:2025-08-18 16:2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冉坪弘   阅读 1.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8日讯(通讯员 马永泽 贾纪元 胡孝凤 拓蓉) “我要好好学习普通话,将来考进石河子大学!”这是7月6日阿卜杜热合曼·阿不都萨塔尔小朋友上完小小主持人课后说的话,质朴的话语里,藏着被陪伴滋养出的梦想萌芽,更透着对用语言连接远方的向往。

2025年7月4日至17日,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赴莎车县英吾斯塘乡兰干(9)村社会服务践行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由12名石河子大学旭日演讲团骨干组成,以“学好普通话,传承文化根,安全伴我行”为核心,围绕“5+3”模式——“小小普通话传承家”5门特色课程和“防溺水+防诈骗+交通安全”3大安全教育,开展“明德课堂”系列教育关爱活动。团队通过“说、读、讲、演、练”等多元形式,让孩子们在学好普通话的基础上感受文化与美德的魅力,厚植文化自信,筑牢安全屏障。这既是石河子大学以普通话为纽带深耕基层教育帮扶的延续,更是校地携手用语言架起文化传承桥梁的生动实践。


图为实践团队到达英吾斯塘乡兰干(9)村 林静贻供图

(一)小小普通话传承家:用标准发音播撒梦想种子

“小小普通话传承家”以提升普通话水平为核心,设计小小主持人、小小演讲家、小小朗诵家、小小科学家、小小艺术家5门特色课程,共开设24节课,吸引600余人次儿童参与。课程通过普通话正音、绕口令练习、主题演讲、诗文朗诵等形式,将长征精神、传统节日、民族艺术等文化元素融入语言学习,让孩子们用标准的普通话表达心声,在字正腔圆中播下文化传承与求学梦想的种子。

小小艺术家课堂上,孩子们用普通话讲述画作里的长征故事,用标准发音唱爱国歌曲,让语言与艺术共筑家国情怀;小小朗诵家课程中,《用一粒湘米思念袁隆平爷爷》的普通话朗诵,让孩子们在规范发音中感悟科学家的报国志向;小小科学家通过普通话讲解潜望镜、望远镜原理,在科普中巩固语言表达;小小主持人课程聚焦普通话主持基本功,将端午挂艾、中秋赏月等传统习俗用标准普通话编入串词,让习俗故事通过清晰的语言传递;小小演讲家在“拥抱我的小黑点”环节,让语言成为连接传统与心灵的纽带……这不仅是一堂普通话启蒙课,更是一次次用语言浇灌心灵、点亮梦想的旅程,让中华文化在标准的普通话表达中实现立体传承。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用普通话为当地村民进行安全宣讲 沈志杰供图

(二)普通话里筑平安:让安全知识“听得懂、记得牢”

结合当地儿童普通话基础薄弱、安全知识理解存在语言障碍的特点,团队创新使用“普通话情景剧”形式,开展交通安全、防溺水和防诈骗三大安全小课堂。与20余名儿童用普通话自编自导情景剧,在村头水渠用标准发音演绎防溺水要点,模拟路口“小交警”用普通话讲解交规,用清晰的语言拆穿诈骗陷阱,让安全知识在流利的普通话中入脑入心,筑牢文化传承与成长路上的安全屏障。目前团队已拍摄3部普通话安全小剧场,联合当地村委,通过现场演绎、视频循环播放等方式持续宣传,有效增强了村民尤其是儿童的安全意识,让安全知识通过普通话“听得懂、传得开、记得牢”。

图为团队带领小朋友拍摄交通安全小剧场 林静贻供图

石河子大学与兰干村的“石兰同心”情谊,在一句句标准的普通话对话中愈发深厚。从普通话启蒙到文化浸润,从语言帮扶到心灵陪伴,石大学子用语言为村里的孩子们搭建起通往外界的桥梁。作为学校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生动缩影,团队循着石河子大学以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的足迹,以点滴付出践行高校使命。未来,石大学子将继续以普通话为纽带延续这份情谊,让“学好普通话,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初心在代代学子的接力中愈发坚定,让青春之花在语言架起的梦想之路上绽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冉坪弘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