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调研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驱动力,机电学院智械先锋社会实践团队近日走进省级乡土产业产品示范村、粮食生产记录保持村——四角岭村,聚焦智能农机装备应用,实地考察现代化农业实践,感受科技力量如何重塑传统农业、带动农民增收。
▲图为耿洪强书记为团队介绍面粉加工机
团队深入村内核心的面粉加工车间。据山东省齐鲁乡村之星耿洪强书记介绍,这台面粉加工机械可以日加工约10吨小麦且能生产包括不同等级面粉,并着重对比了其营养价值:“完整保留了小麦的的胚芽,膳食纤维与矿物质含量显著更高。” 随后耿书记更是详细介绍了小麦如何通过清洗、除杂、去皮、成粉、筛选、封口一步步变成面粉的。成功将小麦转化为高附加值商品面粉。“正是这台机器,让每斤小麦为我们村民多挣一毛钱”。彰显了机械化带来的生产效率飞跃。
▲图为老师为队员讲解四角岭村农机库中的收割机
离开加工车间,团队考察了四角岭村的农机库。这里陈列着现代农业的“钢铁力量”,包括“雷沃80大型联合收割机” 等主力农机。尤为瞩目的是极飞农业无人机。操作员现场讲解,该无人机单次载重高达80斤,作业时只需在智能系统上规划好喷药、施肥或播种区域,即可实现全自主、精准高效的空中作业,“省时、省力、覆盖均匀”优势突出。然而,村负责人也坦诚当前面临的挑战:农业机械技术迭代迅猛,但购置与更新补贴相对不足,导致“新机械用不起,旧机械跟不上”的普遍窘境,制约了先进生产力的更广泛应用与效益最大化。
▲图为四角岭村农业成果展厅
团队最后一站来到村农业成果展厅。展台上,该地的各色农产品琳琅满目,呈现了村庄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在这里,团队获悉了四角岭村载入史册的辉煌一页——2016年,袁隆平院士亲临指导水稻试验,成功创下亩产1013.8公斤的世界高纬度地区粮食单产纪录。这一里程碑不仅是村庄的荣耀,更是科技力量在粮食安全领域的有力背书,为村庄特色农产品的培育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此次四角岭之行,为智械先锋团队提供了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从提升产业链价值的智能加工设备,到解放生产力的高效农机具,再到奠定高产基石的育种科技,四角岭村清晰地勾勒出一条“科技兴农、机械强农、产业富农”的发展路径。团队深刻认识到,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优化农机政策、推动技术精准落地,是进一步释放乡村潜能的关键。正如村书记所言:“机器转起来,乡亲们的腰包才能鼓起来。”机电学院智械先锋团队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持续关注并致力于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的推广与创新,为乡村振兴贡献科技智慧与青年力量。(通讯:刘孟泽 周志远 李景磊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孟泽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